【#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出塞》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出塞,教学设计](/static/wddqxz/img/rand/big_72.jpg)
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出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
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2、背诵王之焕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场面。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教师补充。
“出塞”是乐府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板书课题:出塞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自由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之间互相读,相互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鼓励学生质疑。 4、指名读诗歌,讨论交流。小组之间讨论诗意,提出疑问,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全诗,入境悟情。
1、教师讲述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界。 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板书:秦 汉
(2)再读“万里长征人未还”,师生共议“人未还”的内涵,学生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剧。板书:人未还
(3)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在音乐、景物中想象古时征战的悲壮景象。联想战争的残酷。 (4)拓展理解“人未还”所表现的战争激烈。 (5)朗读前两句: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读,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场景。 ③同学间互相评读。 ④想象画面朗读。 ⑤在音乐的烘托下朗读。
3、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学生自由读后两句。 (2)自由谈谈对“但使”的理解。
(3)抓住“但使”、不教“一词,体会飞将军李广的威武、英雄气概。板书:但使 (4)小组讨论后,说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指名朗读,教师平读。
(6)学生带着对飞将军的崇拜之情读文。 (7)教师激情引读。
(8)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再次朗读体会作者赞颂汉将李广,渴望平息战事的理想和慨叹边将无能,朝廷无能的悲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y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