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及矫正》,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及矫正
作者:蔡飞婵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年第10期
【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要求受教育者从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和能力培养等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本文从家庭、学校和孩子本身出发,分析了懒惰心理的成因及危害,提出几点矫正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懒惰;矫正;依赖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意志发展尚不够完善,不够平衡,面对较重的学习任务,比较易滋生惰性。爱因斯坦如此贬说惰性:“人和动物一样,都有惰性,假如不加以驱策,就懒得思考。凡事因循旧习,像部自动机器。”小学阶段,人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正是教育学生克服懒惰、培养意志力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阶段必须打好这一基础。下面,我就小学生懒惰心理的危害、成因及矫正方法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懒惰心理的成因及危害 1.家庭教育的负面效应
现在许多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老、中两辈对于孩子的教育都与孩子的发展背道而驰。家长过分溺爱,大包大揽,只要孩子搞好学习,其他什么事也不用做,只会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滋生了孩子的懒惰心理。试想,孩子连家务都不愿做,又怎么能勤奋地搞好学习。家长对什么事都包办,孩子的自立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质又怎么会培养起来呢?这在无形中就助长了孩子的懒惰思想。 2.孩子本身的依赖性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性。孩子在家中遇到困难,总是喊父母来帮忙解决。他们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在家里,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再做;在学校里,课堂上踊跃发言的人少了,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让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二、懒惰心理的矫正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v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