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起居养生

2023-01-02 18:5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活起居养生》,欢迎阅读!
起居,养生,生活
生活起居养生

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很有帮助。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生活起居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生活起居养生方法 <>环境适宜

1.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气候适宜,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水源洁净,景色秀美。如绿色的环境能给人以清洁、舒畅、富有生气的感觉,对人的心里起到调节镇静作用,有益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空气新鲜,环境美好的山地、海滨、森林、溪流等地方特别能使人与大自然协调一致,上有利于健康较好的自然环境。

2.居室环境居室安静,通风整洁,适宜的温湿度,适度的光线 室内一般以18-20度为宜,阳虚和寒症患者畏寒肢冷,室温宜稍;阴虚和热症患者多燥热喜凉,室温可稍低。湿度以50-60%为宜。阴虚证燥证患者,湿度可适当偏高;阳虚证、湿证患者,湿度宜偏低。光线根据不同病情也应当调节。如热症、肝阳亢盛、肝风内动的病人,光线宜稍暗;寒症、风寒湿痹证患者,光线就要充足。

<>生活规律

保持科学合理的生活规律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患病之人更需要静心修养,以达到培养正气,早日康复的目的。

1.作息定时

要因时、因地、因人、因病制定不同的作息时间。作息时间多因季节而异:如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阳气生发,应晚睡早起;夏季是万物繁茂的季节,阳气旺盛,天气炎热,昼长夜短,应晚睡早起,中午暑热最盛之时应适时休息;秋季万物成熟的季节,阳气始敛,阴气渐长,应早睡早起;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阴寒盛极,阳气闭藏,应早睡晚起。

2.睡眠充足

健康人和病人均应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一般每日睡眠时间不应少于8小时。病人更应增加睡眠和休息时间,重病人应卧床休息。若


睡眠不足,易耗伤正气,故有“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之说。

<>顺应四时 1.气候

外感六淫是致病的重要因素,而患病之人由于正气虚弱,更易受到外邪的侵袭。除室内应有适宜的温度外,还要注意随时增减衣服。衣着应宽松舒适,透气吸汗,外出活动更要避免着凉和中暑。

2.季节

季节的交替变化也使人体的生理活动随之变化。〈〈内经〉〉强调“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避寒暑”。要做到春防风,夏防暑,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春养阳,早起锻炼,抒发气机吸取新鲜空气,还要注意“春捂”;夏养阳护阴并重,健身宜于清晨或傍晚;长夏时尤应注意湿邪侵袭;秋天应以“收养之道”为主,注意收敛精气,燥器较甚,昼夜温差悬殊,还应注意冷暖,保养阴津;冬季养精固阳,防寒保暖,饮食宜热,情志勿过,早起锻炼以待日光为宜。

3.昼夜

对于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也必须与之适应。病人患病时,阴阳失去平衡,适应能力较弱,对昼夜变化特别敏感。如温度昼暖夜寒,在冬季夜间注意保暖,夏季虽然暑热,但夜间仍然比白天气温低,应注意不可坦胸露腹而受凉。有些疾病易于夜间发作,许多疾病也往往昼轻夜重,应加强夜间的观察与防护。

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中医护理学特别注重对患者日常生活起居、情志、饮食、环境等各个方面一般性的全面护理。养生,古时又称“摄生”、“道生”等,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增强生命活力和防病益寿原理,并运用各种手段养生强身的传统保健方法。以后本博会陆续推出中医护理与养生之道,以供网民鉴学习,强身健体,服务大众,交流同行,共同领略中医魅力,普及中医知识,发展中医事业!

日常起居养生技巧 1、要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

过多睡眠会伤气,过少会损精耗神。日积月累,损命折寿。睡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lp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