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躺平式干部”需要统一的定性标准

2023-03-29 11:3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治理“躺平式干部”需要统一的定性标准》,欢迎阅读!
定性,治理,统一,干部,需要
治理“躺平式干部”需要统一的定性标准

在今年的春晚小品《坑》中,沈腾刻画了一位“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也不敢干、卷起袖子在一边看”的“躺平式干部”,一时成为热议话题。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不少地区都向“躺平”干部亮剑,出台干部激励机制,选拔能人干将。(123日中国新闻网)

在春晚小品《坑》中,沈腾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位“躺平式干部”,而在现实之中,形形色色的“躺平式干部”不乏其人。小品中的“郝主任”被“马局长”识破并“开除”了,其实,近年来,各地也都在向“躺平式干部”亮剑,不少“躺平式干部”被“选丑”“亮丑”,被限制或剥夺了评先、评优、晋升的机会,被问责。现实中治理“躺平式干部”的剧情可能比春晚小品中的剧情更精彩。

尽管各地治理“躺平式干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治理标准不统一、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小品中的“马局长”在一次歪打正着的暗访后,发现了“郝主任”推诿塞责的问题,并现场定性,处分了“郝主任”,的确让人解气,让人拍手称快。可现实中,相关地方、部门调查、定性、处理“躺平式干部”往往没这么容易,没这么痛快,没这么高效。

各地给出的“躺平式干部”的概念基本一致,但认定“躺平式干部”的路径、方法、标准以及后续的处理措施却有很大区别。比如,有的地方出台了“躺平者”认定办法或标准,有的地方则只给出了原则性的治理“靶向目标”;有的地方由纪委监委认定“躺平者”,有的地方由组织部寻找“躺平者”,有的地方由群众、企业投票推选“躺平者”;有的地方给“躺平者”发黄旗警示,有的地方由组织部门对“躺平者”进行诫勉谈话,并要求他们作深刻书面检讨,有的地方压缩“躺平式”单位的考核优秀人员名额,扣减“躺平式干部”的考核奖,并暂缓其职级晋升……不同的路径、标准、措施代表了不同的探索方向,虽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意义,但从宏观角度、法纪角度看,定性、处理“躺平式干部”难免会出现规范性、权威性、合理性、公平性等方面的瑕疵——比如,在甲地,某干部可能会被评为


“躺平式干部”,在其他地方,某干部的履职表现可能就不算“躺平”;在甲地,“躺平式干部”可能会被取消评先评优机会,被暂缓职级晋升,被调整交流,甚至背上更重的处分,在乙地,“躺平式干部”可能只是被约谈,被警示,领一面黄旗出出汗,或写写检讨书。

“躺平式干部”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法律概念或纪律概念,要治理“躺平式干部”还得从党纪国法中寻找答案。其实,针对党员干部的失职渎职、玩忽职守、敷衍塞责等“躺平”问题,《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党规已经给出了治理武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等有必要依据这些法律法规给“躺平式干部”画出“标准像”,明确“躺平”表现的一般情节、较重情节、严重情节,明确调查定性的路径方法,明确治理“躺平式干部”的责任部门,并将党员干部“躺平”表现的不同情节法律责任对接。如此,治理“躺平式干部”就有了统一的依据和标准,就进入了法治轨道,就建立了长效机制,能明显提升规范性、权威性、公平性,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e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