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朗读——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欢迎阅读!
朗读——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
朗读是指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朗读是通过朗读者以特定的文字材料为基础,以语言为媒介,准确、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或者再创造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一种活动。
朗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有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提高能力的作用。朗读者通过朗读可以进一步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语言、思想情怀倾吐出来。我们熟悉的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道:“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来了,只有他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音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位老者的神态显然是陶醉在自己朗读的情味之中。
经常朗读精典文章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朗读通过对语言、语气、语调、语速的训练,可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还可以培养语感,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对语言、语义、语法的感受能力。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能增强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使无声的语言更加形象和富有节奏,更加生动和富有激情,增添个人风采,增长社交才干,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宗旨,可说是一举多得,事半功倍。学生经常性地大声朗读,简单易行,轻松高效。因此,朗
读是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
而现在,语文课堂里朗读太少了,虽然许多教材里都把朗读作为口语表达训练的一个重要教学单元,但许多老师重在讲朗读技巧分析朗读的例文,真正朗读的实践却不受重视。这与有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朗读水平有关,也与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关。许多老师重理论轻实践,以至学生朗读水平太差,我曾对我校做过调查,发现许多班级早读课已是名存实亡,成了“早餐课”或“早睡课”,极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
作为文学家的朱自清,年轻时代有过5年非常出色的中语教学经历。在他的课堂里边,那琅琅的书声是不绝于耳的。他在《论朗读》一文中说道:“在语文的教学上、在文艺的发展上,朗读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前私塾里教书,老师照例范读,学生循声朗诵。早年学校里教古文,也是如此。”他又在《了解与欣赏》一文中指出:“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须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不过在吟诵时,要能分辨语气的轻重,要使声调有缓急,合于原文意发展的节奏。
可见,朗读不仅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阅读与写作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悉心指导,让学生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Z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