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孤残儿童心理问题及疏导

2023-02-23 16: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福利院孤残儿童心理问题及疏导》,欢迎阅读!
孤残,福利院,疏导,儿童心理,问题
福利院孤残儿童心理问题及疏导



大规模的机构养育模式下,福利院孤残儿童身上往往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福利院儿童由病态心理而导致的行为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既能有效地参与社会,又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人,因此,福利院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孤残儿童的心理问题,并积极探索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的有效方法。

一、孤残儿童主要心理问题与成因 (一)孤独

由于是机构养育,福利院孤残儿童在获得亲吻、拥抱、关怀、情感支持、渴望满足等方面都远远少于社会一般家庭的儿童,父母的抛弃造成了他们心里永久的伤痛,这些都往往会让他们产生恐惧感;残疾儿童由于行动不便,往往在生活上不能与健全儿童步调一致,缺乏参与活动的热情,有的儿童即使有很强的参与热情,但因其缺乏活动能力,往往会一个人或者二个人静处一旁,显得孤独失落。 (二)自卑

孤残儿童在与其他人的相处和在各种直接或者间接的竞争中,反复受到失败及落后的刺激,感到自己样样不如人,处处不如意,这是典型的自卑心理。福利院儿童的自卑感多 形成于四岁左右,此时是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具有较强自卑感的孩子,表现出如下特征:对工作人员缺乏信任,害怕新鲜事物,不愿尝试改变目前的状态,疑心重,敏感,容易与人产生强烈的争执,并产生仇恨。 (三)缺乏安全感

由于曾经遭受遗弃以衣对个人能力的信心不足,加之缺乏家庭的稳定感,因此福利院儿童会产生不安全感。在缺乏 安全感的情形下,他们行为往往表现如下特征:寻衅生事,夸大他人的缺点,或者歪曲他人的长处,产生焦虑、恐惧,受到批评时全力反击或者指责批评者,报复心级强,报复手段近乎疯狂。 (四)嫉妒

孤残儿童常常对自身的缺陷不能释怀,不希望看到别人超过自己,不希望别人有进步,在这种嫉妒心理下党伴有以下行为:对受表扬的孩子加以攻击;将成绩好的同伴的学习具损坏,有意无意给比自己优秀的人制造障碍。 (五)敏感、自尊与虚荣

在竞争中落败或常常的不如意、不自信,形成其敏感、自尊、虚荣的心理,生理的缺陷及遭受遗弃的经历往往容易使他们过多地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情绪不稳,易


激怒,遇到弱者拳脚相向,遇到力气大过自己的则破口大骂。个别孤残儿童为了逃避人生挫折,一天到晚沉浸在自己编制

的美好生活中,遇到可以倾诉的工作人员,他们可以无休止地反复叙述不存在的事件。这些举动实际上或为了保护自己,或为了麻痹自己。 (六)依赖心强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为免于,或者为了便于管理,有意无意地限制孤残儿童的独立能力,残疾儿童也因为有残疾而丧失独立自主的信心,表现出更多地依赖工作人员或者依赖政府、机构。有些儿童养成一点小事都不能自己解决的坏习惯,一旦工作人员要求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生活小事时,大多应付了事。相当多的孩子对索取心安理得,对被照顾认为理所应当,他们认为工作人员命了工资是应该来照顾他们的,每当他们被要求有一点付出时,立即表示反对,心甘情愿过一种“寄生虫”式的生活。 (七)适应性差

受福利院环境以及残疾儿童活动能力、语言沟通等能力所限,他们容易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固定的生活习惯,僵化的思维定式。一旦生活环境稍加变化,较长一段时间显现不适应感,狂躁不安,无所适从,盲目行动。比如孩子们很喜欢到外地旅行,但是在旅行途中,大多不会主动照顾同伴。在被家庭收养后,还是独立独行,会在较长一段时间难以融入家庭。 (八)厌学

在福利院孤残儿童中好学者很少,厌学者占多数,这虽然与残疾儿童多带有智力障碍有关,但是从其内心来分析,他们认为自己可以终生依靠福利院,学不学不重要。有个别孩子更乐于为福利院作一些具体工作,他们的劳动往往能得到奖励,而认真学习也得不到相同的奖励。 (九)偏执

在福利院里,孤残儿童与不同年龄的少年甚至成为在一起生活、交流,许多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的行为没能及时为工作人员所制止,因此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概念不易形成,却很容易形成以强弱为依据的服从关系。弱小者党被欺凌。同时他们又欺凌比自己更弱小的同伴,甚至主动寻找弱小者发泄怨气。因此一些儿童形成了固执的个性。表现在易怒,反复无常,无视公平与正义,拒绝服从别人,随时准备反击,听不进任何规劝,个别人表现出无赖行径。

二、心理疏导的方式方法 (一)工作人员直接介入

有的工作人员长期与孩子相处,建立起超越工作的情感,表现出对儿童的宽容和溺爱,进而放纵儿童,事事维护儿童。这样很容易让儿童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和嫉妒心理,甚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Yx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