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细节》心得体会

2022-10-31 00:18: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教育的细节》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心得体会,细节,教育
读《教育的细节》心得体会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的改变,往往是从教育的细节改变开始的。细节虽小,却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关注教育的细节,其实就是关注人际交往的细节,关注人的成长的细节,关注人心和人性的细节。

近期,品读了朱永通老师《教育的细节》一书,走进一个个教育细节、教育场景,让我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教育细节”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它颠覆了一些我们早已根深蒂固的观念,从各种教育细节中透析教育的秘密。

作者朱永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教师月刊》首席记者、编辑。独立教育研究者,教师阅读推广人。教育的细节》一书入选了2016年中国教师报和中国教育新闻网以及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周国平、张文质、陈心想和陈大伟四位资深学者为之写了前序,他们用“自明的火种”“信仰的力量”“柔美的教育”等词汇形容这本书。

读朱老师文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训练的过程,一种自我反思与重建的过程,也是与光明俊伟的人同行的过程。

“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也极有可能存在诸多可怕的盲区,比如,无视过程,无视原理,无视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加思索,甚至随心所欲”

此文感触颇深,文中朱老师借引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创始人罗里斯?马拉古奇的名诗《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质问孩子的九十九种语言哪儿去了?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只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倾听、惊讶和爱的方式.....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

学校和文化把脑袋与身体分开。他们告诉孩子,不需用手操作,无须用脑行事,只要听,不必说……他们要求孩子,去发现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

其实,儿童天生就会学习,可是,对儿童的误读使得教育者对此视而不见。这让我想起文中另一句话:“学会跟孩子说话,这可能是一个教师一生的功课。

我们都知道,世界在儿童眼里充满了未知,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奇妙的事物,而方法可能是看、是听、是闻、是触摸……但是,谁都不知道,下一秒


他们会用什么“手段”来探索和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让他们不遵循我们成人按部就班的思维模式,有时甚至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只有以尊重他们的好奇好问,尊重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作为前提,才能走近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思考,确保给予一些较为正确的帮助和教育假如我们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地判断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是一个教育的“侩子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抹杀他们的聪明智慧。当我们看到孩子在椅子上涂画就认为他调皮恶作剧,就永远不知道他可能是在给椅子穿上漂亮的“衣服”

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去用心寻找孩子自己的语言,而不是捂住他们的嘴巴,蒙起他们的眼睛,捆住他们的小手,只让他们学习听从、学习模仿、学习背诵……这些天生的创造家不应该就这么被埋没,他们的世界期待着被我们了解。所以,老师怎么观察、怎么引导、如何和幼儿对话,对发掘孩子其他“九十九种语言”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看一所学校的教育观念是否对头,不必看校园文化是否有声有色,教育革是否轰轰烈烈,检查考核指标是否名列前茅,有时一个细节,就足以让背后隐藏的问题暴露无遗”

于此,我有着很深的共鸣。记得一次到班上观摩半日活动,发现该班孩子有事情总是喜欢找王老师,有时张老师就在旁边,他们都要绕过张老师去找王老师。我好奇地问其中一个孩子:“你们为什么总喜欢与王老师说话呀?”孩子说:“张老师站的高高的,王老师蹲下来就和我们一样高了,就和我们一样了,我们都喜欢和她说话”

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人发现有个孩子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的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它们不会唱歌?”

细节这个话题,正如朱老师所说的那样,看似平常,但平常中却蕴涵智慧;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却孕育思想。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我想,应该不只是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心灵深处“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Ry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