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小学校长

2022-11-09 10:07: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5岁的小学校长》,欢迎阅读!
校长,小学
25岁的小学校长

作者:暂无

来源:《环球慈善》 2012年第5



/环球慈善

雨后,从大乡树小学通往山顶的路上,们文杰推着翻过几次的摩托车一脚水一脚泥歪歪扭扭地前行,一道道深深的车辙被甩在身后。

山顶上,破败的茅草屋在风中打着哆嗦,厚厚的苔藓压着屋顶,们文杰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才来到亚超(化名)家。家访是们文杰的工作之一。这一路上们文杰心里一直在盘算如何说动亚超的家长,让亚超继续读初中。曾经艰难的求学经历使们文杰把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定为自己的任务。

2 5 岁的傣族小伙子们文杰是寨子里“们”姓的第一个大学生,“我父母是汉语文盲,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他们希望弥补这个遗憾。但家里供不起我们四个孩子读书,就选了我这个最小的。”

2 0 1 0年,们文杰带着全家人的希望,踏出曲靖师范学院的校门,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最早的寄宿制学校——公平镇大乡树小学教书。然而,初到这所窝在大山里的学校,展现在们文杰眼前的是小而破的校园,每当雨季的时候这里就成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们文杰并没有多少失落感,十多年前他就读的学校也不过是3间破旧的土坯房,全校仅有3个老师,20多个学生,“那时老师就像神一样,我们见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们文杰记得小时候如果哪个学生背不好书,就要被留在学校,不给饭吃。“去年在北京参加培训时,一位专家说,从心底里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做学生的幸福”,这让他感受颇深。

在大乡树小学,每个老师的工作并不是将书教好那么简单。小小的学校里虽然只有302学生,但其中241名是寄宿生,最小的寄宿生仅4岁,们文杰和他的同事们——一群单身年轻人,必须提前实习当爹当妈的角色。

2 0 1 1年,们文杰第一次进北京,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作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2011年“培罗成少数民族教师培训班”的一名学员,们文杰没想到会在培训中与许多教育专家共同分享教学中的经历和困惑。在第一天培训后,他对培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李雪梅老师说,课堂上学生的错误你有效应用了吗?”这让年轻的们文杰领会到一句名言:“错误也是一种

美”。“没有学生答错的课堂是不完美的课堂,假如课堂没有学生的错误,还有多少价值呢?”

从北京回来,们文杰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刚开始来教书的时候不大听学生的想法,总是按自己的备课思路教”。“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老师为中心”成为大乡树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我鼓励学生说错了不怕,大胆发言。”他相信多给学生一个舞台就会多一份色彩。

“此外,我们还设立了悄悄话信箱,方便学生和老师沟通。”悄悄话信箱里,有孩子五花八门的问题和烦恼,有的问:“老师,为什么父母对我们的关心这么少啊?”有的问:“校长,你小时候当过班委吗?当班委把同学得罪了,你们还会说话吗?”当一个沟通的桥梁建立起来后,学生比以前活泼开朗了,连平时比较羞涩的少数民族学生也主动和老师交流、谈心。们文杰有一种惊讶,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希望在哪里?我觉得在于教师队伍。我们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少数民族教师。”们文杰略有所思。

们文杰所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教育主体是民族教育,语言、风俗、历史决定了当教学不能直接套用先进地区学校的发展模式。培训带回来的先进教育理念,如何贯穿到自己教学中?们文杰未脱青涩的脸上闪过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凝重。

在们文杰的学校里不仅有汉族、傣族,还有30多名德昂族的学生。德昂族是个只有语言没文字的民族,但现阶段大多数的学校实施的都是汉语教学,语言成为横亘在师生之间的巨大鸿沟。大乡树小学的老师只能通过从本校高一年级的学生那里学一点德昂族的语言,然后教学“要因地制宜,民族传统文化要传承,就需要把民族语言和汉语贯穿在一起,相互理解。”

们文杰很喜欢“思考”这个词。记得,第一天走上讲台的们文杰紧张得不知道该对学生讲什么,下面51双眼睛好奇地看着新老师。就在们文杰还没有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时,被告知要上一堂公开课,“这是我参加工作23天时发生的事,当时听课的有二三十位老师,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上的并不理想。”但听课老师的鼓励让他有了信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做任何事都要思考”。

如今两年过去了,们文杰已成为这所小学的校长。压力也随之而来,“我这么年轻就当校长未必是件好事,事务性的工作会占用教书的时间。”在们文杰的心目中,成为一个名师的愿望一刻也没有改变,培训中专家的言谈举止更是深深刻在他的心里。“没有一辈子的校长,只有一辈子的老师。”们文杰说,他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站在讲台上,他仿佛看到一个个年轻的希望,少数民族自己的希望。

链接:西部园丁培训计划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西部园丁培训计划—星巴克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项目” 由美国星巴克咖啡公司于2006年捐赠设立,以权威专家和国内一线名优校长教师组成专家团队,迄今已在四川、重庆、陕西、云南、宁夏5省(区、市)开展8期培训,累计有近3000名乡村学校校长与教师参加了培训并从中受益。2008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启动“西部园丁培训计划—培罗成少数民族教师培训”,作为“西部园丁培训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由宁波培罗成集团和赵文瑄先生捐赠设立,目前已分别在内蒙古通辽市、广西南宁市、新疆阿克苏地区、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藏拉萨市举办五期培训班,培训了蒙古族、维吾尔族、壮族、瑶族、傣族、景颇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老师共1000名,并荣获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Oz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