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戏文化与身份认同

2023-03-22 02:37: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戏文化与身份认同》,欢迎阅读!
认同,身份,文化
地戏文化与身份认同

明朝以来,国家大一统力量向西南挺进中,不时在改变着版图中的文化分布。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在与中央政权的羁縻过程中不断被消解与涵化,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汉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却也面临如何保持自己的汉人身份,维系原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正统)的问题。

黔中长顺县马路青山屯堡人,通过地戏表演进行文化濡化,认同屯堡族群身,延续屯堡文化血脉,文化一代代复制下来,培养一代代合格的屯堡人,使个体不断认同内化,世代屯堡“安顺”地戏把屯堡人文化身份用民俗活动来承载文化濡化,保持与汉族主流文化的认同,以一种共同的荣誉感、使命感凝聚族群,使之饱经风雨却百年来风貌依旧。

地戏中表现出来的忠勇意识和对战绩的荣耀感蕴涵着儒家文化家国一体的理念,作为明朝汉族移民文化赋予了屯堡人鲜活的生命力,这在他们的精神中永不褪色。地戏的声音符号和唱诵内容不断传递儒家的思想和家族意识,通过文化濡化进而达到身份认同的目的,完成屯堡人族群的伦理亲情的抚慰和忠孝价值的世代传递。

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理论梳理、研究思路与方法四个部分。2006年安顺地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笔者通过对屯堡地戏和身份认同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了解前人研究成果,为本论文写作的基石。通过理论梳理明确文章所用理论的来龙去脉,可以更好的为笔者所用。

更结合了音乐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的方法,为论文中心思想提供扎实且有力的


例证,最后以屯堡地戏为研究对象,运用民族志写作方法,结合身份认同理论写出笔者所想。第二章屯堡人,分为屯堡人、屯堡史略、屯堡青山三节,明代因征南后屯军需要实行卫所制与屯田制,清代的废卫立县、改土归流、开辟苗疆,民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到文化复兴,屯堡的形成到发展再到恢复经历 600年。

笔者以青山村以及朱氏家族为具体的调查对象,对青山村的历史、概况、进行简要阐述,并通过对朱氏家族的文化观察洞悉屯堡文化的现状。第三章屯堡地音乐分为五节,首先对地戏的概念做了一个归纳总结,其次对地戏的形成论述了自己的观点,详细介绍了地戏的具体情况,包括道具、剧目、演出场所等等,音乐、器乐、唱本对地戏进行分析。

青山地戏队作为笔者田野调查的重点,也是论文中所选择的主要个案。第四章地戏文化与身份认同分为两节,主要围绕屯堡、地戏,文化濡化与身份认同为理论进行解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NM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