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论文: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022-11-14 15:17: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理健康论文: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模式,心理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伊犁州的高等院校有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比例甚至占到了50%以上,多民族学生构成了相对多元的校园文化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即结合伊犁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探讨分析如何构建科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新疆伊犁州是其重要的自治州,伊犁州中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到其全州人口的一半以上,有大概250万人,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数逐渐上涨,就当前来看,伊犁州每年少数民族大学在校生的人数在2万人左右,这部分大学生也占到了伊犁州全部大学生的一半以上比例。与此同时,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开始受到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的关注。

1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

伊犁州的高校中,有来自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俄罗斯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民族构成复杂,学生较多,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需要结合这些不同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引导教育来自不同文化民族群体的大学生聚集到大学中进行学习难免会遇到一些适应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就会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问题、自卑问题、抑郁问题等,有些问题不加以及时疏导的话还可以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特殊问题特殊对待。

2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本都是自小在伊犁州长大,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周围环境主要是本民族群体,上大学后需要直接面对一个多元开放的、多民族的生活环境,容易出现如下几方面的心理问题。

2.1文化障碍

伊犁州有多种不同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甚至宿舍中会形成一种自然的多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大学生顺利融入集体生活中之后,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则一般不会产生心理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比如不同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可能不同,在宿舍进行群体生活时可能会产生矛盾,进而产生长期的焦虑、抑郁、狂躁的心理状态。

2.2角色冲突


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在当地高中都是班级中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但是到了大学的环境后,身边的同学来自各地,优秀的学生较多,少数民族的学生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可能产生自我怀疑、自卑的心理,需要在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下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

2.3人际关系障碍

少数民族大学生到了大学环境中,以普通话和汉字交流为主,而且虽然少数民族学生整体占比较大,但是每个少数民族的学生比例和汉族学生的整体比例相比就较小,因此,少数民族的学生面临着较为复杂的人际交往环境,每个少数民族的大学生都可能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尤其一些人数占比较少的少数民族学生更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与其他同学、老师的交流过程不顺畅,比如有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较差,与其他民族的同学交流较少,又或者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少数民族大学生也会认为自己和他人的交流有障碍,便逐渐减少和其他民族学生的交流,以至于产生交往问题,形成心理上的封闭。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具有客观性,因此相关的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和心理健康教育

3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伊犁州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不同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都比较敏感,伊犁州地区的高校应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商议制定出一套适合伊犁州本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并以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为辅助,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为其以后走上社会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

3.1构建校园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校园内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应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从横向发展来看,学校应将心理健康调查、咨询、辅导、档案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串联在一起,确保以规范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个需要心理帮助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可以在学校官方网站中专门开设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匿名在线进行心理咨询,避免了面对面咨询的尴尬,心理咨询师、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从纵向发展来看,可以形成从学校到学院再到班级的一体化建设,并应逐级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部门、配备相关的负责人员,在学校中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随时能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学院中的教师、辅导员等也应与班级中的班委多沟通,让班委承担起一定的监督管理的责任。

3.2加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规范化建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M0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