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味结合中药长皮膏外敷治疗肢端坏疽临床研究

2023-01-14 00:53: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补阳还五汤加味结合中药长皮膏外敷治疗肢端坏疽临床研究》,欢迎阅读!
加味,坏疽,外敷,临床,中药


补阳还五汤加味结合中药长皮膏外敷治疗肢端坏疽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结合长皮膏外敷在肢端坏疽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1-201712100例醫院收治的肢端坏疽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长皮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长皮膏在肢端坏疽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出院。



标签:补阳还五汤;长皮膏;肢端坏疽;临床疗效

肢端坏疽主要是指出现在手指或脚趾的组织坏死,可累及深层筋膜、肌肉甚至是骨骼,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烂、肌肉坏死、骨骼暴露等[1]。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截肢和抗感染治疗。为了避免再次感染,通常需要切除全部坏死组织,剪不规整皮肤,从而保障创面的美观性。而糖尿病、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疾病引起的坏疽,手术的风险将进一步提升中医治疗该病主要是采用阶段治疗法,将腐坏组织蚕食干净,然后通过内服外敷的方法,能够加速创面的愈合,尽可能的保护正常组织[2]。因此,文章主要针对补阳还五汤结合长皮膏外敷在肢端坏疽中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1-201712100例医院收治的肢端坏疽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有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为4262岁,平均为(54.6±5.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性蚕食清创。

对照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药配方为: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g赤芍6g,当归10g,黄芪120g,加水煎服,11剂,分两次服用;体虚乏力者加用灵芝、黄精,食欲不振者加用陈皮、麦芽、米仁,大便溏泻者加用山药、扁豆、砂仁。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长皮膏,脱腐阶段每日使用紫归长皮膏厚敷,每日换药1次,有腐坏异位者,需要使用双氧水和0.5%甲硝唑消毒;肉芽长至与皮肤相平可以采用冰石长皮膏外敷。



治疗期间需要做好患者局部组织的保护工作,避免引起患者的疼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患者的创面完全愈合:有效:患者的创面与治疗前相比缩小50%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无效:患者的创面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0%70.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5.635P值为0.000



2.2 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 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2.5±4.6d35.6±7.5d住院时间为26.3±5.3d38.9±8.6d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值为5.4855.416P值为0.0000.000



3 讨论

肢端坏疽多出现在外伤、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其中外伤患者可能由于局部缝创过紧引起坏疽,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能由于肢端感染而出现发黑性坏死。肢端坏疽很可能引发截肢,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威



[4]。目前西医中主要是采用截肢和抗感染治疗,但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且患者的原发疾病也可能加重患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因此,对于出现肢端坏疽的患者,避免截肢是该病治疗的重要内容。目前对于肢端坏疽的治疗方法不断创新,尤其是中医药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中医中认为坏疽的出行主要是由于血瘀不畅引起的经络闭塞,应粗需要通过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治疗方法,同时配合去腐生肌的药膏,有助于加速创面的愈合[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补阳还五汤联合长皮膏的治疗方法,其中补阳还五汤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止痛的效果,配合长皮膏能够起到去腐生肌的效果,有助于加速创面的愈合,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察中,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补阳还五汤联合长皮膏在肢端坏疽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出院。



参考文献

[1]董雨,王雨,王广宇等.中医辨证治疗坏疽性脓皮病典型病例报告理论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81215-1218.



[2]杨沁彤,方豫东,赵普庆等.”清法对湿热毒盛糖尿病足坏疽急性创面局部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4339-34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KH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