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2022-12-25 04:3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欢迎阅读!
马克思,社会学,思想


一、社会学方法论





二、社会冲突理论

三、社会批判理论

一、社会学方法论

1学科论:人的认识对象包括自然世界、社会世界、思维世界,它们的本质都是物质或者客观实在;学科的本质就是人的意识对客观实在做出正确反映。

2.知识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变迁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马克思把人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成为真理,又把真理性的认识划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这也构成了知识社会学的主要内容。

3.本体论:人的本质或者人的根本属性是人的社会性,社会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或者社会交往,而且非常强调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的作用,社会作为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4研究方法:要完成两次飞跃,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然后认识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中不断接近绝对真理。

5.价值问题:基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并用来指导实践的认识,马克思非常强调研究过程中的价值介入,这也是他社会批判视角的基本立场。“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认识世界,还要改造




世界。

二、社会秩序论和社会变迁论:社会冲突的视角

1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倾向,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其他各种经济关系,经济关系又决定了各种意识形态。 2社会秩序论:

1社会的组成部分:阶级分化 2)阶级的本质:生产资料占有制度

3社会秩序的条件:生产方式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社会秩序的表现:社会各个阶级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配合,打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其他社会形态,从而促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此时阶级意识还没有形成,还没有形成阶级对立的观念。 3社会变迁理论

1社会变迁的形式:生产关系的变化及其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马克思依此划分了社会进化的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社会

2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变化。社会变迁的动力:阶级斗争。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物质消费的需求扩大,使得社会各部分人根据生产资料占有权分化为不同的阶级,他们的这种分化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分工,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后,使得各个阶级产生了不平等的感觉,

3)从而慢慢发展出了阶级意识和对立意识,为了取得和统治阶级相同的地位和机会,他们开始产生冲突,由于阶级矛盾非常尖锐,最终会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完成社会的变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K1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