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工作总结
医疗是我们的生命之本,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基层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存在。如何改善这种局面?建立健全县域内的医疗次中心就成了大势所趋。
一、现状近年来,各级政府为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许多基层医院不仅建起了门诊楼、住院楼和职工宿舍,还添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大型综合性医院也增加了对口支援的力度,开辟了绿色通道,简化了手续办理流程,扩充了床位数量,缩短了住院时间,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接受治疗。可见,只要坚持改革创新,树立群众观念,紧密围绕“群众满意”做文章,积极调整医疗服务结构,真正让老百姓从医疗服务中享受到便利,他们就必定能够打破固有的传统医疗模式,并依托“县—乡”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形成覆盖城市与农村、纵向联动、横向协作的三级医疗网络体系,努力将每一个乡镇建成规范化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缓解城市及偏远地区就医难的矛盾,最终达到服务群众的目的。
“以城带乡”战略实施后,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普遍落后,给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据卫生部调查显示:2006年全国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22280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5.9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3人;2006年全国农村卫生室从业人员39735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0.84人,
- 1 -
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4人。而且全国90%左右的村卫生室都处于半瘫痪或瘫痪状态,全国还有2000多万名留守儿童没有医疗保障。所以“县—乡”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就显得尤为迫切!它应该既包括硬件建设又涵盖软件开发,既囊括信息管理又涉及智能监控,既需要硬件投入又兼顾社会经济效益。那么,我们将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呢?二、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资金问题,“县—乡”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缺乏足够的专项投资,用于软件研究、网络升级等方面的费用严重不足,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购买到相关硬件设备,限制了其信息化发展步伐。其次,“县—乡”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功能较单一,其信息的采集、录入、查询及预警预测系统仍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因此极易出错或延误抢救。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G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