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熏陶教育方法刍议

2022-11-10 04:06: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熏陶教育方法刍议》,欢迎阅读!
刍议,教育方法,熏陶,儿童


儿童熏陶教育方法刍议

摘要 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一直有所困扰,没有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并且有的还存在许多的错误理解。笔者从熏陶一词入手,就儿童的早期教育出一种熏陶教育方法。本文就儿童教育中熏陶方法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论证了这种有意识地熏陶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熏陶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儿童 熏陶 教育 敏感期

一个人的成才与否无非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先天因素,一个是后天因素,两者是紧密联系的。笔者不否认孩子的先天因素很重要,至于哪个是孩子成才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此问题还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我们暂且不论。孩子降生以后,其先天状态已成事实,无法改变,我们只能在已定的孩子先天基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将其培养成高素质人才。在后天因素中,境因素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等等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此,笔者从耳濡目一词提出一种儿童熏陶教育模式,其主要思想在于一个字。



熏陶教育其实在孩子出生前的胎教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熏陶教育孩子出生以后的后天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并且时间持久。在本文中,笔者将熏陶教育定义为一种后天培养方式,在此讨论的是后天环境所给予的与显教育相对的隐形熏陶教育方法,此方法是根据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的道理,让家长们有意识的对儿童进行早期隐性熏陶,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教育方法对儿童的成长,尤其是人文方面的影响特别的重要。人本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整体的。它与知识的教育不一样,知识教育要靠灌输,人文教育要靠熏陶。比如,声音环境、视觉环境等环境因素对培养儿童音乐、绘画等审美能力以及对色彩的感受力有莫大的关系,以至于这些环境因素和教育密切相关,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说,人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教室里教养出来的,人才是大师所物化的一种环境熏陶出来的。对于一种优良的育人环境,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锻造健康的体魄和独立的人格、增强创新意识、活跃创新思维、乐于融入群体、易于相互合作。说它潜移默化,就是指环境的影响作用是通过熏陶、熏染、浸润的方式不断地悄然地完成的。以,有意识的对人进行环境熏陶应该被纳入教育的范畴。



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桔生淮南而为桔,桔生淮北而为枳说的都是环境的重要性。育人环境的优化,使人向善去恶、学业精进,最终达到境界升华、事业大成、人生辉煌的例证,古今中外真是不胜枚举。孟母三迁的故事早已妇孺皆知。无独有偶,国外也有这样一位孟母,她因儿子交友不慎、沾染恶习、贻误学业而一连三次为孩子更换学校,最终找到了适合孩子潜心向学的理想环境,这位可敬的母亲从不为世人所知,但是她幸运的孩子却是因为她的环境育人意识而成长成才,为世人瞩目,他就是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沃尔顿。由此可见,环境对人起着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同样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对于儿童来讲,他们正处在一生中潜力开发最佳时期和感觉敏感期,并且在




此阶段儿童的模仿力极强,还时常伴有逆反心理产生,所以熏陶教育在儿童期显得尤为重要。



在《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MS斯特娜的自教育法》《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等等世界最著名教育方法的著作都证明过儿童时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国内外教育家、理学家曾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大家得出的结论是相近的。例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则强调: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其程度和重要性,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90%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一个孩子到4岁时,其智力已经发展了将近50%,另30%8岁时发育完成,其余的20%17岁时完成。这些论断都说明,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决定一生的成就,若早期教育的基础打得好,以后的发展起点就高,成才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儿童熏陶教育法因儿童的感觉敏感期而重要。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研究认为,儿童在初期发育阶段具有一种特殊敏感性,在此敏感期内儿童的神经系统可塑性非常大,发展速度特别快,某些能力在大脑发展的某一敏感时期最容易获得,过了这段时期,则可塑性和发展速度都要大打折扣。通过观察与研究,儿童的敏感期有如下七种:秩序敏感期(0~4岁)、感官敏感期(0~5岁)、语言敏感期(0~6岁)、动作敏感期(0~6岁)、细节敏感期(1.5~4岁)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书写(3.5~4.5岁)和阅读敏感期(4.5~岁)文化敏感期(6~S9岁)。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孩子的生命魔力,当敏感期泯灭之后,人们心智上的进步,就只能通过思维的加工、主观的努力和不倦的研究才能获得。在敏感期内的孩子最适合接受语言、美术、音乐文化等方面的熏染,可以得到人们传说中的天赋。所以,笔者强烈建议家长在此感觉敏感期,有意识地对家庭环境进行设计,对儿童进行各方面的熏陶教育。比如,在家中墙壁上贴些著名法帖,如《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等等,创设浓厚书法古典氛围;平时看看孩子玩耍时,播放世界名曲、英语对话或美文朗诵等等,接受音乐及语言的熏陶。虽然儿童经常玩耍,但是家长可以让他们在无意识的玩玩学学中在优良的环境中受到了熏陶,吸收艺术文化知识的营养,从而构建了生命中积极而坚实的潜意识板块如此这些都将对孩子的将来奠定发展基础。



模仿是社会理学范畴,它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便学习社会态度和行为。模仿的发生并不需要强化,只需要观察他人的行为便可以。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讲,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早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就已经开始儿童社会环境学习方面的研究他发现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和环境来学习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为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这个观察和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意、保持、复制和动机,整个相互关联的过程即构成一个模仿学习的过程,婴幼儿主要就是靠这种观察和模仿的过程来进行学习



所以,家长可以利用个体行为和家庭环境的熏染作用,使儿童有意无意间进行模仿,可以有效促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性格、习惯及品德等的形成和发展。比如,家长在家里要经常读书、下棋、写字等等,提供儿童模仿良好习惯的机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C5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