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古诗词大全600首抄写》,欢迎阅读!

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古诗词大全600
首抄写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其本身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当前,古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它肩负着如何“文以载道”的重任。但是,传统的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意蕴被拆得支离破碎,失去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本文从走出传统古诗词教学的误区出发,就如何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传统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1.重应试技巧,轻课程目标。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不是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古代诗词,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诗词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而是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带着学生一头扎进十几年高考试题堆中,悉心地去揣摩命题者所谓的“设题技巧”,并让学生沉浸于大量的书山题海之中,将一篇篇血肉丰满的古诗词肢解为字、词、句等枯燥的语言零件,机械训练,反复操练,以至于让学生谈古诗色变,畏难情绪严重,无法领略到学习古诗词带来的愉悦。
2.重记诵名篇名句,轻鉴赏分析^p 。自从中考、高考恢复了对名篇名句的默写考查以后,不少教师对古诗词中名句也重视起来了,有的还精心从初、高中的古代诗词中(高考要求背诵的篇目)摘抄出来,搞个什么“冲刺高考名篇名句一百句集锦”,“最后冲刺二百佳句选”之类,这些集锦、佳句选发下去之后要求学生背诵,甚至有的教师为了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告诉学生,今年的中招、高考名篇名句默写皆出自其内,至于这些名句的含义学生是否懂得也就不闻不问了,这些名句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意义更是忽略不计。
3.重现代教学手段,轻传统教学手段。不少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过分重现代教学手段,或者靠串讲。用多媒体课件解读诗词现在很是流行,一堂课下来,目不
第 1 页 共 3 页
暇接的电、光、声、画面让学生感到新奇,也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其结果是冲淡了诗歌作品的韵味,减少了学生亲近、触摸文本和体味语言魅力的时间。诗歌的审美体验是感性的,绝不能简单用教师制作的课件以单一的视觉形象,统一学生对诗歌意境及所表达感情的认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尤其是古代诗词,它是高度概括化了的语言艺术,学生必须反复诵读、充分联想、不断体味才能真正领略诗歌的意境美,才能逐渐感悟出诗词作品的艺术魅力。教师如果过分依赖使用多媒体,终会导致学生感知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力退化。
4.重预设目的,轻动态效果。一些语文教师在讲解分析^p 古代诗歌时,只注重预设目的,而轻视甚至忽略了动态生成效果。在课堂上,你会听到语文教师对一首诗歌把教学目标定位于扫清字词障碍、作者简介及交待诗歌写作背景,然后是逐字逐句翻译诗词,接下去是读两遍,往往忽略学生是否理解了这篇作品,是否把握了意境,感受形象,进而领悟了作者的情感以及内心世界。学生在古代诗词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自由阐释、自主评价的机会和权利。
二、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上,致使古诗词的审美意蕴被拆得支离破碎,失去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挥联想和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
1.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诗词的审美心境。导入除了对诗人作必要的介绍外,还要把重点放在把学生带入对诗词的审美心境上。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染上一种情绪色彩。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的方法很多,如: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词的音乐美和情境美。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仔细品味其中流淌的音乐美,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其创造的情境美。在诵读时,应避免流于形式,为“读”而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必要的点拔。
第 2 页 共 3 页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处理。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p 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而在情感的投入上,要注意把握是昂扬激越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等。一般来说,平声流连舒缓,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主观情绪的起落和客观物象的张弛。在理解了诗词的意象,把握了诗词的意境之后,再进行诵读,则可以进一步体会诗词蕴涵的深层情感,再一次获得情感体验。
3.深入理解,体味诗词的意境美。我国古典诗词讲究“意在言外”,讲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讲求自我在与自然深沉契合中激荡而生的某种“情趣”、“神韵”,这就是诗词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自然景色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和谐统一的结果。要让学生跨越时代、民俗、社会和情感的障碍,根据诗词的文字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品味浓郁的诗情,以获得审美体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就要靠教师创设情境了。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意象整合,散文描述,绘画入情,音乐烘托。
总之,带领学生进入具体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具体的作品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味诗词的无穷含义,并获得审美体验。
第 3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6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