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剩余收益模型的适用性研究》,欢迎阅读!
![适用性,剩余,收益,模型,研究](/static/wddqxz/img/rand/big_44.jpg)
剩余收益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会计信息的披露应当有助于现有或者潜在的投资者、 信贷者以及其他投资者 作出投资决策 , 即会计信息披露应当立足于“决策有用性” 。在此背景之下 , 研究 会计信息如何作用于资本市场就显得尤为必要。
对于这个问题 ,Ohlson 提出的剩余收益模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 介绍了信息观、计价观以及计量观下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作用机理
种研究模式下的基本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实证的可行性进行比较 , 最后选择计价观下的剩余 收益模型作为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 紧接着对剩余收益理论及相关文献进行阐释 以股利贴现模型、清洁剩余关系以及线性信息动态过程三大假设作为基础 , 构建 了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每股剩余收益之间的线性关系。
在实证部分 ,本文利用 2003-2013 年中国股票市场数据 ,对基础剩余收益模 型以及扩展后的剩余收益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 检验剩余收益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 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 (1) 当期每股剩余收益与前一期每股剩余收益显著正 相关, 且相关系数在 0 到 1 之间, 满足线性信息动态过程。
(2) 剩余收益模型整体解释力逐年增强 , 但是受到资本市场阶段性发展的
, 以及三
影 响,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每股净资产、每股剩余收益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 , 且每 股剩余收益具有更大的定价乘数; 每股净资产、 每股剩余收益之间互有增量解释 力, 且绝大数情况下每股剩余收益的增量解释力更大。
(3)2006 年之后 , 剩余收益 模型的整体解释力明显增强。
这可能是由于我国财政部在 2006年 2月15日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
则—
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企业会计准则 , 将公允价值纳入到会计要 素计量属性 ,提高了模型适用性。 (4)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 公司规模以及流通股 比例控制变量与股票价格显著相关。
每股净资产、每股剩余收益、机构投资者比例与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 , 公司 规模、流通股比例与股票价格成显著负相关。 (5) 行业属性、成长性以及剩余收 益符号影响剩余收益模型的适用性。
相较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制造业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具有 更强的解释力 , 且制造业剩余收益的定价乘数更高;高成长性、低成长性以及负 成长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依次递减 , 每股剩余收益定价乘数越来越大 每股净资产定价乘数越来越小;在剩余收益为正的情况下 , 每股净资产、每股剩 余收益对股票市场价格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剩余收益为负的情况下 , 模型整体 解释力度较小 , 每股剩余收益几乎没有价值相关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2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