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专业规范》,欢迎阅读!

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专业规范 (参考格式)
发布时间:2006-09-01 浏览次数:275
一、本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1.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概况 2.主干学科的方法论介绍
3.本专业的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 二、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1.本专业培养目标
以教育部1998年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为基础,提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可以发展的专业方向。 2.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应包括学制、学位,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应在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型、技术型、职业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培养规格。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意识;
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
专业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科学素质包括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工程素质包括工程意识、综合分析素养、价值效益意识、革新精神;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2)能力结构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技研究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工程技术知识包括:工程制图、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工程原理、工程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经济管理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专业知识包括:根据专业确定的主干学科的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 三、本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1.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1)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
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要设计适当的知识体系为载体来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要强化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使每一个知识模块构成一个适当的训练系统。 (2)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理工科本科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普通教育(通识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大部份及15个知识体系构成:
普通教育内容包括:①人文社会科学,②自然科学,③经济管理,④外语,⑤计算机信息技术,⑥体育,⑦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
专业教育内容包括:①相关学科基础,②本学科专业,③专业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
综合教育内容包括:①思想教育,②学术与科技活动,③文艺活动,④体育活动,⑤自选活动等知识体系。 2.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括若干个知识点。知识单元又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提供的是知识体系的最小集合,是该专业在本科教学中必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是指不在核心知识单元内的那些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的选择是最基本的共性的教学规范,选修知识单元的选择体现各校的不同特色。
专业规范应明确描述各知识体系如下: (1)本专业知识体系一览; (2)本知识体系的知识领域;
(3)每个知识领域包含的核心知识单元及应选修的知识单元; (4)每个知识单元的学习目标、所包含的知识点及其所需的最少讲授时间或实验时间。
3.构建课程体系
知识体系给出了本专业的知识框架,但这些知识要通过课程教学来传授给学生。因此,明确了知识体系之后就要构建相应的课程和课程体系。学校可按照本校的特色构建课程体系。本专业规范要以举例或推荐的方式描述课程体系,例如:
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课程教学。课程可以按知识领域进行设置,也可以由一、两个知识领域构成一门课程,还可以从各知识领域中抽取相关的知识单元组成课程,但最后形成的课程体系应覆盖知识体系的知识单元尤其是核心知识单元。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核心课程应该覆盖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单元及部分选修知识单元。同时,各高校可选择一些选修知识单元、反映学科前沿和反映学校特色的知识单元组织到选修课程中。各专业规范应明确描述本专业课程体系如下:
(1)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2)各课程的最少学时数或实验时间(应考虑讲授、网上学习、自学等不同学习形式的差别)。
4.构建业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理工科专业必须加强实性践环节的教学,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总体构建实践性环节教学体系,着重培养以下能力:(1)实验技能;(2)工艺操作能力;(3)工程设计能力;(4)工程设计能力;(5)科学研究能力;(6)社会实践能力等。实践教学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综合论文训练等多种形式。如需要现场集中实习的专业,可采用3+1或者2+2的模式。即3学年的课堂教学加1学年的集中实习,或者2学年的课堂教学加2学年的集中实习。集中实习期间,仍应结合实习安排一定的课程教学。 四、本专业的教学条件 1.师资力量
有年龄及知识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承担本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少于若干人,高级职称教师人数不少于若干人,中高级教师人数比例不低于一定比例。 2.教材
教材选用要符合教学大纲或专业规范,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为??讲义。 3.图书资料
公共图书馆中有一定数量与专业有关的图书、刊物、资料、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 4.实验室
基础课程实验室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每个学生拥有的实验仪器设备要达到一定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qi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