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2022-08-14 15:55: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欢迎阅读!
听话,怎么办,孩子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妈妈觉得10岁的小明很难管教,告诉他不能做的事情,他总是和没有听见一样,仍然我行我素,而要他做的事情,即使是洗脸、刷牙这些日常事务也很难叫动。小明还特别容易生气,在指责他或者不满足他的要求时,常常发脾气,和父母吵架。妈妈感觉原本应该温馨的家就像战场一样,充满了争吵和指责,让她每天都筋疲力尽。

疲惫的妈妈来到了心理门诊,想知道怎样能让孩子听话,医生提出了四个建议:多赞赏孩子;尽可能少说孩子;一定要说时注意口气;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妈妈睁大了眼睛,这样能让孩子听话?这不是对孩子妥协吗!

医生告诉妈妈,在家庭教育中,没有你输我赢,只有双输和双赢。我们的目标是孩子能行为规范,学会为人处事,家庭恢复和谐和温馨,这是对双方都有有利的。

让孩子行为规范包括两大方面:学习和维持良好的行为;减少和消除不好的行为。前者应该是重点。想想看,如果我们的上司不关注我们的努力和成绩,只有在犯了错后才关注和指责,我们会心服口服吗?会觉得上司的严格要求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吗?孩子也是如此,总是受到指责和批评,孩子会变得麻木或易怒。

我希望孩子改掉**毛病变成我希望孩子能够**,你会明确希望孩子养成的良好行为。例如:

l 我希望孩子改掉叫不动毛病变成我希望最多说两遍,孩子就开始行动

l 我希望孩子改掉发脾气的毛病变成我希望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实在生气时会回自己房间发泄,而不是对着爸爸妈妈吼叫

列出你需要孩子学会的良好行为后,下一步就是睁大眼睛发现这些行为,创造机会或者引导孩子这样做,然后赞赏孩子,鼓励他能继续这样的行为。

我明白了!妈妈说,你的意思是说,不能只看到孩子表现的不好的一面,要刻意关注孩子与之相反的好的行为,去表扬和鼓励他,让他愿意继续这样做。 医生说:总结得不错!

妈妈想了想,提出了疑惑:其实我也表扬得挺多的,但是没有什么用,他好像不在乎。 医生回答说:每个人都喜欢被表扬,我们成年人也一样。有时候我们会不动声色,内心却很开心。也有些时候表扬反而让我们浑身不自在,例如我们感到表扬是言不由衷、太夸张或者说的人另有目的的时候。表扬也要注意方法。

医生请妈妈体验下,在下面假定的情况下,赞赏的反应。 情形I:准备出门,你精心打扮了一番,问丈夫:怎么样? Ø 他抬头看了一眼,点头说:很漂亮!

Ø 他仔细看了看,说:衣服显得你很苗条,颜色衬托得皮肤很白! 情形II:儿子在楼下玩球,一位小朋友也想玩

Ø 小孩的奶奶对儿子说:你最大方了,把球给弟弟玩下吧!

Ø 儿子把球让给小朋友玩,他奶奶说:你把球让给小弟弟,真是大方!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赞赏所隐藏的问题。随口的赞赏可能还有下面这些反应:他好像是顺口说说他是真的这么认为,还是敷衍我她这样说有目的吧 有益的赞赏应该是这样的:


1. 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和所感受到的。 2. 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 例如:

真乖”——“我一说口渴了,你就端来了水,真体贴

今天表现得不错”——“你在8点以前就把所有的作业完成了,而且自己检查和改正了错误。今天的表现是五星级的!

这样表扬真复杂,我可能想不出这么多词。妈妈有些为难。医生回答说:真正看到孩子好的行为,去体验并且详细描述出来,比只说一句真不错要困难得多,但是这样才能让孩子了解和认可他们的能力。开始的时候,你可能觉得有些难,但渐渐你会习惯,并且说得越来越顺畅。除了语言外,各种手势、微笑、点下头或者在肩上轻拍一下,这些动作或者表情也能传达出表扬的含义,这是你很容易就能做到的。

孩子有这么多不好的表现,为什么要尽可能少说孩子?妈妈继续问。

忽视轻微的不良行为,只关注重要的问题。如果说得过多,孩子嫌啰唆,反而全都不听了。医生解释道,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想办法防止问题出现,帮助孩子表现良好,从而减少对孩子的指责和批评。如果要带孩子出去做客,带上他喜欢的书籍和玩具,避免孩子因为无聊而生事。在孩子看电视节目时要他做事,不如等节目结束后再要求,这样成功的几率高很多。当然,孩子表现良好时,要记得用前面说的方法表扬和鼓励他。

即使是做到以上这些,孩子还是有些不好的地方需要指出,家长指出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口气和措辞,以免引起孩子反感。医生补充说。

和自己孩子说话还需要考虑措辞?妈妈不解地问。

是的,因为重要的是你说的他是不是能听进去。如果注意到以下几点,即使是指出孩子不好的地方,也不太容易引起孩子的敌意和反感。 1. 尽量不要用,而是指出你所看到的。

你把桌子弄得乱七八糟,快收拾一下”VS“桌子上很乱,需要收拾一下 你作业做的太慢了,快点做”VS“还有10道题没有作,加快速度 2. 尽量不要用,而是指出你期望孩子做到的。 不要吵”VS“要等别人一句话讲完再说 不要粗心大意”VS“注意数字和符号有没有看错 3. 不要对孩子下结论,而是就事论事

你就是不爱学习”VS“已经7点了,作业还没有开始做 你怎么这样不听话”VS“我提醒两遍了,书包还是没有整理 4. 不要牵扯以前的事情,只评价现在的事情

以上4点可以减少指责的口气,把孩子的反感降到最低。如果你还不能肯定这样说是否合适,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是别人对你说这样,心里会不会有不满。 如果我提出了要求,孩子还是不做怎么办?妈妈问道。

那就需要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的后果。医生回答,家长提出要求不要超过两遍,第二次提出要求的时候,让孩子自己选择是按要求去做,还是承受后果。如果孩子坚持不做,家长不用再多


说,直接让孩子承受后果。只有坚持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在你提出要求后马上行动,而不是叫不动。

家长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和负责任,通过承受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孩子能学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什么是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

自然后果是孩子不良行为后自然发生的事情,例如,不好好吃饭的自然后果是下午饿肚子;不做作业的自然后果是明天挨批评;早上磨磨蹭蹭的自然后果就是迟到。孩子承受了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产生的后果,可以学会改进自己的行为。父母要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充当消防员总是替孩子收拾残局。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就给他吃水果、饮料或零食;孩子要迟到了,就开车或打的送去。想想看,迟到后自己的羞愧和父母火速送孩子上学途中喋喋不休的责备相比,哪样更能触动孩子改进?哪样更少引起孩子对父母的反感?如果孩子的不良行为产生的结果是你不愿意见到的,例如不刷牙造成蛀牙,父母可以应用逻辑后果处理这些行为。这种惩罚对于孩子不良行为而言应该是符合逻辑、合情合理的。例如不肯刷牙,第二天就没有零食吃;用水枪射小朋友,就马上没收水枪。

孩子在学校里表现不好,比如说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他的笔,他非常生气,也把别人的笔摔坏了。我回家和他讲道理,他都明白,也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下次还是会同样做。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让他承受后果,所以他不能改正?

这和前面的情况不太一样,如果孩子知道应该如何做,却不肯做,我们会让孩子自己承受后果,但是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做时,就不能这样对待他了。上面这种情况的主要问题是孩子不会处理与同学的矛盾。我们家长的任务应该是帮助孩子提高控制情绪、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充当法官,让孩子站在审判席上接受处罚。具体应该怎么做,我们下次再交流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pI.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