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

2022-10-15 21:07: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欢迎阅读!
资格证,心理学,教师,考试
高等教育理学考点

一、概念解释

1. 理学: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

科学 冯特在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志着科学理学的诞生。

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应用理学;基础心理学包括人格和心理过程(情、知、意)

2. 教育理学教育理学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事一个交叉学科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理学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因此,桑代克是现代教育理学的奠基人.

3. 实验法: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来推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高等教育理学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相关研究、描述性研究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4 教师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5 教师威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是师生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

师爱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6.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 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这一任务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的信念.

8. 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对教学计划、监督以及调节的能力。 9 元认知:认知的认知。

10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能够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1 学习:人与动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及其行为潜能的变化。

12. 学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3 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

14. 意义学习: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

15 认知结构:以概念为节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网络结构为认知结构,又叫图式。

16. 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某一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7. 强化学习行为引起的结果对行为习得产生的积极作用。行为主义的观点)

顿悟: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以概念为节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结点 构成的网络结构。

有意义学习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

18.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习迁移分类:

正迁移: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

19 定势先于某一心理活动并指向这一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20. 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知识,其表征方式是命题或命题网格,图式。

21 程序性知识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其表征方式是条件加结果。

22 知识学习的三阶段:同化、保持、提取。 23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应.

记忆根据内容分类: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境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

24. 遗忘:过去经历的事物不能够再认、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25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 26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 27. 痕迹衰退说:材料的消失。 28. 干扰说:材料的相互影响。

29. 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30技能分类

操作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特征:客观性、外显型、展开性

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先快后慢、高原现象

心智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特征:观念性、内潜行、减缩性

32 原型:具有同类事物典型特征的例子。

33. 学习策略(梅耶):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计划.

34 问题: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问题三要素:给定、障碍、目标

35. 问题解决:根据给定障碍达到目标的过程。

36.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其基本特征是发散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分类:集中式思维(求同思维、聚合思维、复合思)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37. 人格个体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差异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的统一

38. 自我意识:自己对自己以及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自我意识的结构:

形式:自我认识(知)、自我体验(情)和自我调控() 内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观念: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被动——主动 无意识—-有意识 具体形象——抽象逻辑

39. 态度:通过学习而形成,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核心成分)、行为成分 40. 品德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分三个阶段: 前道德(基于行为结果)、

他律道德(基于他人或权威的标准)、 自律道德(基于自己内心的标准)

态度和品德改变的三阶段:醒悟阶段、改变阶段、巩固与稳定阶段

41. 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42. 社会惰化(社会阻抑):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

43. 从众:在群体压力下,个体放弃或改变原有观点,使自己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现象。 服从具有强制性。

44教学设计: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 45. 最近发展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将要达到的知识水平之前的区间。(维果斯基)

46 教学模式: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

47. 先行组织者:先于学生学习而呈现的引导性材料。 48.教师的使命:知识的传播者、知识的创造者。 49。费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理论

50。人际关系: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51。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52.测量: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特质的数量化描述。

53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54。影响信度的因素:测验长度、测验难度、被测对象、实测过

二、选择题

1. 基础心理学的过程分为情、知、意三个方面。 2. 信息加工分为输入、编码(加工)和输出三个方面。 3. 教学反思的成分有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教学反思过程: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积极验证阶段

4. 加涅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属于心智技能.

技能分类: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

5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论,提出学习的三条规律: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

6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7. 加涅的信息工学理论.

8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

9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主体

知识观:知识是学习主动地结果;

学习观: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

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观:学生学习的主导。 11. 海德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

12 学习迁移理论,桑代克提出相同要素说(形状知觉实验)贾德提出经验泛化说(水下击靶实验)苛勒提出关系转化说(纸下觅食实验),批判了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

13 (皮亚杰)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大学生思维发展基本成熟,具备形式运算能力,特别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14 反映活动的形式: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5 知识的三个阶段:同化、保持和提取。 16. 知识获得分类:

①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多媒体直观.

②知识概括的类型: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18. 短时记忆是7±2组块。感觉记忆在4s以内. 19 短时记忆分为识别记忆和容量记忆。

20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21 我国教育理学家童教学实验将心智技能分为三阶段: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22. 复述策略有:重复、抄写、记笔记、画画等。 23 精细加工策略有: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 组织策略: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画图表等。 24. 发散性思维的思维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25 班杜拉的榜样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道德水平的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榜样的影响。

26 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27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 28. 群体的特征:共同目标、有一定结构、有依从关系。 29. 群体心理效应:群体归属感、群体认同感、群体的促进和干扰作用。

30.学生的人际交往类型: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31 强化(刺激)控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理论

32. 科学研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提出的认知结构学理论

33 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理论.

34 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是:强化(刺激)控制教学模式、科研究教学模式、课堂讲授教学模式.


35 经典性(应答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代表人物不同

巴浦洛夫

桑代克、斯金纳

条件反射的流程不同 先刺激后反应 先反应后刺激

主动性不同 被动地 主动地

三、解答题

1.高等教育理学的内容体系?

①高等教育理学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教学心理;④德育心理⑤教学测量与评价

1.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教师领导方式、教师教学风格、教师期望、教师行为举止

评价高校老师标准?有无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认真态度、重难点的区分

2.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简述动机的基本功能?引发或激发、维持和调整、引导 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动机的分类: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正向一致

负向一致 正向不一致 负向不一致 学习动机M + + 学习行为L + + 学习效果E

+



+



学习行为是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学习动机积极、学习行为积极,学习效果良好。

这个表反应了三者的关系,三者有四种关系,正向一致、负向一致、正向不一致、负向不一致。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好,则学习效果好;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不好,学习效果不好;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好,学习效果也好。因此,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简答:学习动机如何培养?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恰当进行奖惩。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学习继续努力.

3.韦德的成败归因理论中的三维度六因素?

稳定性 内外在性 可控制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 不可控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内在的稳定的可控的归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4 体现动机或功能的词? 大考大耍,小考小耍

5.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现的需要 各需要之间是层级关系

个需要的发展是与生理成熟想联系

低层次的满足会影响高层次的满足

7. 试用需求理论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是人的需要,学习行为是为了满足求知需要。

1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马斯洛需求理论各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各层间的关系:各需要之间是层级关系;个需要的发展是与生理成熟想联系;低层次的满足会影响高层次的满足. 8. 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反应的是动机水平、任务难度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

如果任务难要取得好的行为效果,动机水平低;

如果任务中等难度,要取得好的行为效果,动机中等; 如果任务简单,要取得好的行为效果,动机高.

中等水平的动机激发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大考大耍,小考小耍反映的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9. 简述知识学习的基本过程?

①知识获得②知识保持③知识的提取和应用

10. 影响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

①相似性(结构特征与表面特征的相似)②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③认知技能和策略④定势的作用 11.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发展不均衡、规律是先快后慢 14. 学习策略的基本分类?

复述策略

抄写、划线、记笔记、重复

认知 精细加工策

总结、作笔记、谐音记忆、

策略 想象、口述 组织策略

组块、列提纲、画图表

元认计划策略 知策监视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时间监督 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

管理学习环境管理

策略

努力管理 自我强化

其他人的支持





15. 认知策略的基本分类?

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16.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

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17. 问题解决的过程?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方法与策略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8. 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①楔形关系②智力水平低创造性低;智力水平高创造性或高或低③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20.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指的是? 0-9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水平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9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 15

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1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水平

以后

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21. 影响从众的因素?

群体的一致性、个人在人群中的地位、个体特征、女性高于男

23. 高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①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②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③融合与学生社团活动或学术活动④针对特殊问题或个案实施团体辅导或个人辅导

2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入学适应、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生涯规划与指导

简答: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1、定向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3、情感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

25.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①确定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即确定教学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状态;②进行教学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对象分析、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即了解学生原有水平;③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事项、选用教学媒体④优化教学,社会环境、物理环境⑤选择教学策略,教师中心、学生中心⑥实施教学评价,自我反思、学生评价。

26.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教学设计(教学)之间的关系? ①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设计教学)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教学)能够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

27. 简述教学任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②分析智能目标及其类型③分析学习祥和的支持性条件 28. 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

刺激控制教学模式是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斯金纳、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布鲁纳提出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奥苏泊尔-—先行组织者教学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29.试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是行为规范学习②良好态度与品德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③改变的三阶段:醒悟阶段、改变阶段、巩固与稳定阶段 30.职业生涯规划基本阶段?

A自我评估②职业生涯机会的机会③确定职业发展目标④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径⑤制定生涯行动与措施⑥评估与反馈

B根据大学生活①大学新生活的适应阶段②大学生自我探索阶段③初步社会探索阶段④职业生涯规划准备阶段⑤落实阶段⑥转变角色顺利毕业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Xa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