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师应具备七个核心能力》,欢迎阅读!
![核心能力,幼师,具备](/static/wddqxz/img/rand/big_30.jpg)
幼师应具备七个核心能力
01 丨爱心力
幼儿教师首先要爱幼儿, 这一点毋庸置疑。 因此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即为 爱心力。 如果问幼儿园老师“你爱孩子吗?” 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爱 孩子可不仅仅是“给孩子一个微笑”或“给孩子一个拥抱”就可以的。
爱孩子的第一步,是要“变成孩子” 。教师要能够与孩子“疯在一起” ,从孩子的角度去 看待幼儿园中的各种活动。 你不仅仅是教室里的那个指导者, 更是那个富有童心的 “孩子王”。
而在这种 “疯在一起” 的同时, 具有爱心力的老师还懂得什么时候给予什么样的回应能 够自然地促进他们的发展。也就是说,真正的爱孩子,是能够用专业的视角做换位思考。
02 丨理解力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提出: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提供时间、机会让幼儿表 述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教师要注意倾听并从中获得幼儿的真实想法。 ”
这正是幼儿教师理解力的体现,理解力是一种接纳的能力:
成人之间会存在观点之间的差异, 所谓理解, 即接纳对方的观点; 而教师与幼儿之间存 在知识、情感、社会性上的巨大差异,所谓接纳,即教师要“宽容”这种差异。
1.接纳幼儿的年龄特征
幼儿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 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 而应该积极地投身到幼 儿的世界中去。
2.接纳幼儿不同的性格特征
除了年龄特征, 幼儿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类型也是各不相同的。 在我们的幼儿园里, 不少 老师都习惯于将幼儿趋于同一:吃饭要不快不慢、走路要手拉好手 ..........................
虽然在师生比的限制下, 同一性的确能方便教师的班级管理, 但在真正理想的师幼交往 中,教师不会拒绝幼儿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表现出的行为。安静不错, 好动也不错;愿 你听话,也不希望你毫无倔强;做事快也好,慢也没问题 ...................................
瑞吉欧说:“儿童有 100 种语言。”我们要做的, 就是守护这 100 种语言, 而不是剥夺其 中的
99 种。
03 丨开放力
在学前教育中,有的老师常犯一个错误:过分注重教学的目标性与活动开展的便利性。 这严重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探索,而幼儿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开放的氛围:
1.让幼儿回归正常生活 要让教育走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就像陈鹤琴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 ,将教育
融入一日 生活的各个环节,而不是那些简单粗暴的教育形式。
2.提供灵活的教学内容 这就联系到我们常提的“生成性课程”的概念。我们的教学活动, 不应该是完
全跟着预 设目标与活动流程走的, 而是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接受程度随时改变的, 在活动中生成的 课程。
04 丨关注力 幼儿教师另一个重要的核心能力, 是能随时关
注到幼儿细微需求的关注力。 这种关注是 对幼儿需求的关注,考验的是教师把握细节的能力。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提出: “教师对幼儿活动时的场地、设施、器械、服饰, 以及擦汗、喝水等都要予以关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
这种关注力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关注幼儿的需求
教师除了根据一日活动流程, 开展好每个环节, 还要注意到幼儿的个别需求并及时满足。 虽然在当前的师生比下, 做到这一点的确很难,但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在和搭班、 保育 员的配合下努力为达成这一目标而努力。
2.注重安全工作
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教室的安全建设,如设置防撞桌角、 选用安全无毒的材料;另一方 面,教师要对幼儿进行适宜的安全教育,提升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
上面的四种核心能力, 都和师幼交往息息相关, 而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几种核心能力, 则 与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关了。
05 丨文化力
近期, 幼儿教师再一次走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无数文章都指出: 幼儿教师的师资队伍 素质较低。 虽然,也有很多幼儿教师受过正规的教育,拥有学前教育的资质,但我们不得不 承认,幼儿教师的文化底蕴正逐渐缺失。
很多的幼儿教师只记得自己是“教书匠” ,却忘了自己是“文化人” ,更是一个“文化教
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龙应台这么定义: “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 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这与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谋而合。
回归现实, 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做的, 是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渠道有很多,无论是 读书还是参观博物馆, 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而文化有诸多的分类, 对于幼儿教师 来说,注重道德品行的“德性文化”尤其重要。
简单来说,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文化底蕴即如何“为人师表” 。
06 丨反思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发展
=经历 +反思。这个公式
的意思是, 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经历, 但如果没有反思的过程, 是很难将这些经历 转化为自身发展的。
那么,幼儿教师应该反思什么?自上世纪六七十时代以来, 受到英美国家 “教师研究者” 运动的影响,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教师研究”的浪潮。但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们也陷入了一 些误区。
有些地区将教师研究等同于撰写学术论文与科学报告; 而有的学者则提出幼儿教师应该 像专业研究者一样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样的误区,让科学研究成为了广大幼师的负担, 她们并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完成这些“额外的工作” 。
那幼儿教师不需要开展研究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科学研究是提升教职工专业素质的 有效途径。 而对幼儿教师来说, 科学研究不是那些论文、 报告, 而是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反思。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提出: “教师可以设计自评卡或反思笔记的方式对自己 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态度等进行分析,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
在此, 我们推荐幼儿教师使用叙事式反思, 记录自己课堂情境的同时结合他人建议和自 己的反思,一定能从中有所收获。
07 丨知识管理力 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教师知识管理
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它既是教师个人对 教学技巧、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是整个幼儿园的团队之间知识的共享。
但对于现在的幼儿教师来说, 知识管理的意识仍然比较薄弱。 不少的幼儿教师认为工作 经验记在心里即可,不需要加以记录;许多幼儿教师传播知识与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较弱; 还有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资深教师,对于知识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不足。
对于个人而言, 要学会运用笔记以及其他更为便利的现代化手段对知识进行记录; 而从 幼儿园的角度出发, 应该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系统、 配备专门人员, 让教师们的智慧沉淀为 园所共享的资源宝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