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师版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同步》,欢迎阅读!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1.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苏轼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
①书桌上有写好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条幅 ②墙上挂有《宋、金对峙形势图》 ③书柜中有印制的书籍《三国演义》一本 ④接待客人的椅子是方形靠背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属于苏轼的作品的是( ) A.《念奴娇·赤壁怀古》 B.《如梦令》 C.《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D.《窦娥冤》
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次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4.下面作品内容描写了“六月飞雪”“感天动地”的是( ) A.《资治通鉴》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声声慢﹒寻寻觅觅》 D.《窦娥冤》
5.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赵宋之世”耀目于文坛的文学形式是( ) A.赋 B.诗 C.词 D.小说
6.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宋朝词人人才辈出。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境界的杰出词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苏轼 D.李清照
7.宋朝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并正式定
试卷第1页,总3页
为中秋节。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运用形象的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表达了对胞弟的无限思念。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苏轼 D.关汉卿 8.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 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C.《牡丹亭》
B.《西厢记》
D.《桃花扇》
9.下列关于元杂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元杂剧是一种戏曲艺术
B.元杂剧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形式简单,为市民所喜爱
C.元杂剧的兴起表明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D.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材料二
试卷第2页,总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Rj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