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毕业论文-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在中国的传播(上)

2022-10-29 08:5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学毕业论文-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在中国的传播(上)》,欢迎阅读!
格勒,斯宾,历史学,没落,中国
历史学毕业论文-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在中国的传播(上)

20世纪初以兰克史学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开始不断受到挑战,德国的兰普雷希特

Lamprecht)、美国的鲁滨逊(Robinson)以及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都以反传统史学的姿态出现。斯宾格勒于1918年出版的《西方的没落》

Decline of the West[1],问世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以其骇人听闻的书名轰动一时。五四前后留德学生将德国史学界最新学术动态及时向国内作了报道。此后我国学界对斯宾格勒的思想一直持有浓厚的兴趣加以介绍和研讨。受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2040年代史学界出现了一个颇有声势的战国策派。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在华的传播和影响,先行成果虽然不少,但有价值的却不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斯宾格勒在华早期的传播语焉不详。20世纪3040年代对文化形态史观的回应情况,除了战国策派外,人们对其他方面知之不多,尤其斯氏的两种著作在民国曾经翻译出版过,相关论著居然毫不知情。由此可见,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在中文世界中的流程,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清理。 一、《西方的没落》的早期传播 学界之所以认为李思纯是介绍斯宾格勒的第一人,其罪魁祸首还在于吴宓。192310月李思纯在《学衡》第22期发表了《论文化》一文,对斯氏学说有简略的介绍。因此,19281月吴宓为张荫麟所译的《斯宾格勒的文化论》作编者识说道:吾国人士犹鲜知有斯宾格勒者,仅本志第二十二期李思纯君《论文化》篇中曾略及之。”[2]同时,吴宓在本《斯宾格勒之文化论》页边注写道:成,住,坏,劫。生,住,异,灭。参阅《学衡》二十二期李思纯《论文化》第五页。吾国杂志言及Spengler之书者始此,后无闻焉。”[3]吴宓有言在先,故今人王敦书认为李思纯是介绍斯宾格勒的第一人。事实上,即便当事人吴宓的话也未必可靠,杂志中言及斯氏之书并非始于李思纯,后无闻焉也过于武断,李思纯之后论及斯氏的,亦不乏其

人。 中德学术文化交流由来已久,1870年起清政府就派遣学生赴德留学。1919年德国魏玛共和国建立,中国宣布结束对德战争状态,此后有大批知识分子留学德国。《西方的没落》(以下简称《没落》)出版后在德国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然后波及整个西方学术界,这部书成为当时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德国的学术动态在身临其境的留德学生中间得到了回应。1920年宗白华赴德留学[4],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研习、美学等课程留德期间,宗白华在1921211日《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发表《自德见寄书》,报道了德国的学界动向。文中说: 德国战后学术界忽大振作,书籍虽贵,而新书出版不绝,最盛者为相对论底发挥和辩论。此外就是文化的批评,风行一时两大名著:一部《西方文化的消观》,一部《哲学家的旅行日记》,皆畅论欧洲文化的破产,盛夸东方文化的优美。 按《西方文化的消观》即指《没落》;《哲学家的旅行日记》(The travel

diary of a philosopher),俄裔德人凯泽林(Herman Alexander Kyeserling18801946[5]1919年出版。文中还指出,中国将来的文化决不是把欧美文化搬了来就成功,中国旧文化中实有伟大优美的万不可消灭。强调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的个性,不必专门模仿。[6]宗白华之所以一改五四学人普遍西化的倾向,对中国固有文化抱有一份敬意,应


与德国学界对我国文化的推崇有一定的关联[7]。值得注意的是,宗白华这封不太起眼的信居然引起国内学人的注意。陈嘉异1921213日给李石岑的信中说,他看到宗白华登在《学灯》上的这封信,甚有感触,以为吾辈生于中国实负有两重责任:一层在介绍西方文化,一层即在阐发固有文化,必合此东西文化,然后将来之世界文化乃能产生。”[8]宗白华、陈嘉异都直接参与了五四期间的东西文化论战,斯氏的学说则间接对这场论战发生过一定的影响。 如果说宗白华仅在文中提及《没落》的书名,没有任何介绍的文字,还够不上最早向国内介绍斯宾格勒史学思想的人”[9],那么与宗白华是同学关系,也在德国留学的魏嗣銮,则完全可领此头衔了。魏嗣銮(18951992),字时珍,四川蓬安人,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德国哥廷根大学数学博士,历任国立同济大学、国立四川大学教授。魏嗣銮曾将留德期间所写的日记寄回国内杂志《少年中国》连载,他在1921519日的日记中写道: 与德士烈博士谈,彼谓《欧洲之衰落》其书甚坏。盖彼以体验与认知等列,为不伦,以民族之相异极大,为非实故也。此书作者为

Spengler,彼谓欧洲之文化,已至末运,如美术,如,如文学,如哲学,皆无余地,起而代之者,为文明,其意盖谓欧洲将来能震耀世界者,惟武功而已。Spengler最喜比较,以战前之欧洲比希腊,希腊者,思想最盛之国也。以将来之欧洲比罗马,罗马者,武功最胜之国也。Spengler文化之盛衰如生物然,有生有死,有幼有老,以彼眼光观之,天下未有久不衰落之文化者,特时有迟早与久暂耳。Spengler书中好思想颇多,如谓在于认识,在于体认,皆极精到之言,惟谓各民族各有其特殊之文化,此文化不能互传,如谓希腊之数学,与近日之数学相异,又如谓世界上不仅有一种数学,乃有各种数学,此则未免过分矣。 1921531日记载,宗白华自柏林来访,晚上听大学三位历史教授演讲批评Spengler之《欧洲之衰落》一书,其言甚刻,彼辈皆谓Spengler不知历史”[10]68日记载,昨晚同王光祈在德听印度泰戈尔讲演《东西》,对魏颇有感触,他说泰戈尔演说虽无新意,然其痛诋欧洲人民之生活与思想,实可为东方人出气,此其气魄,殊有足惊者也。他在日记中还说到,德国思想界有两大潮流:一为新派,大多出自言哲学美术与诗之学者。自欧战后,大感欧洲文化之不足,而思采纳东方文化,以济其穷,于是言孔子、释迦牟尼哲学者,皆为所尊重,如凯热儿林(Kyeserling——笔者注)、如尉礼贤、如史奔格列儿(Spengler——笔者注)皆其例也。所谓旧派者,仍尊崇自然万能者。两大潮流中以新派极占势力,而旧派几无声息。我国适反,趋新学人以驳斥孔子为能,而在德国则以能知孔子哲学为幸,甚至以辜鸿铭为欧洲之救星。魏以为今日国内盛称之杜威、罗素,安知几年后,其学问不为人所吐弃。而奉之者,俨如上帝,此亦未免太过矣。”[11]日记中还提到尚在德国的俞颂华、金井羊等人。魏嗣銮对《没落》介绍大体不错,也注意到要点,如斯氏重比较,视文化有如生物,有生有死,有幼有老,谓自然在于认识,历史在于体认等。若仅从介绍内容来看,魏嗣銮对斯氏学说的解说比李思纯略为深入。 传播西方文化形态史观,张君是必须提及的一位,人们只知他著作中较早回应汤因比的思想,殊不知他亦是最初一批传播斯氏学说的中国知识分子之一。1921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Q7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