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图书馆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欢迎阅读!
图书馆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作者:杨玉华
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22期
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这几十年,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的新馆舍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新馆舍更是如雨后春笋地问世。新的馆舍建筑宏伟,环境优雅,普遍都成为了一个城市或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复印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被大量的应用,图书馆的各个业务环节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不仅省市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就连县级图书馆也随着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推动也都建立了计算机房和电子阅览室,备业务环节都是用到了计算机管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但是图书馆中确实客观存在着一些对人身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的污染源。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一、直接文献载体本身的污染
由于图书馆书库的温度、湿度和光线、通风等环境因素,加上有些书报刊常年不动,一方面文献上积累了大量灰尘;另一方面,也给细菌病毒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
据我们调查,馆藏十年以上的文献,尽管工作人员经常通过抹布擦拭、吸尘器除尘等办法清除文献载体上的灰尘,但还是有一些极微小的尘埃除不掉,在文献上留下抹不去的污迹。这些污迹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而且环境条件适当,文献中还会生有一些以纸纤维为食的害虫,他们以啃咬、舔吸、排便等方式传染病原体。在一些较大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中、每当集中除尘或清点倒库工作时,许多工作人员均会不同程度地感染红眼病、鼻炎、咽炎或感冒、粉尘过敏等症状,这都是这些病原体所致。
就是进馆不久的新书,也存在大量的致病菌和病毒。据央视国际报道:天津市某高二学生从天津图书馆抽取了40本借阅次数为5次、10次、15次、20次的图书回去检验,结果在40本图书中隐藏着十多种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的细菌和病毒,馆藏图书上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菌,甚至有乙型肝炎病毒
二、室内空气的污染
图书馆作为人员聚集场所,人群密度大,人员流动高特别是读者自修阅读室、热门书刊借阅室和电子阅览室,会产生空气浑浊形成的空气污染。尤其在北方的冬季,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即使有排风设施,效果也不如自然通风。美国已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危害公共健康的五大环境因素之一。中国标准化协会目前提供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人们68%的疾病室友室内空气污染照成的。图书馆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三、人体本身的污染
近些年来,社会和图书馆对馆员身体健康状况比较重视,定期为在读者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检,不允许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从事读者服务工作。但图书馆不拒绝任何读者进馆借阅文献,有一些患有不太严重疾病的患者,包括慢性传染病患者作为读者进馆是不可避免的。
文献在借阅过程中,要经过很多人的手,特别是借出馆的书刊,读者可能在各种环境下阅读。难免会出现陧性传染病患者阅读或住院患者在医院病房中的阅读情况,这都可能使文献沾染上病菌或病毒等病原体。这些文献再次由读者阅读或外借时,使他们感染病原体,甚至被传染上疾病,有时更容易被传染的可能是图书馆馆员。
四、现代化设备污染
随着计算机、复印机等现代化设备在图书馆应用,因此给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带来了快捷方便的同时,也给图书馆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会对密切接触这些设备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计算机及先进设备对环境的污染只要有电磁辐射,研究表明,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产生直接危害,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肿发生的主要诱因。
复印机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臭氧、化学粉尘和苯类化合物,这些有害气体严重地污染了室内空气,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过量吸入这些有害气体,会引起头疼头晕或胸闷的感觉,严重的会刺激上呼吸道,甚至造成肺功能受损,有的还会损害中枢神经,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图书馆的上级管理部门和图书馆的管理者,应关注图书馆的环境污染,关爱图书案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积极有效的做好图书馆环境污染对职工危害的防护工作,消除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病患,维护好图书馆员的身体健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Oc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