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制

2023-05-07 05:0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央集权制》,欢迎阅读!
中央集权
有人说中央集权制是目前中国向民主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的重大障碍,结合历史上中央集权制的出现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还遍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历史各朝代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巩固封建君主的统治,总的来说,中央集权制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

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正在向民主开放的现代化社会转型,很多人认为中央集权制起到了阻碍作

用,在我看来,中央集权制在这个时期还是很有必要实施的。

中央集权制,在现代意义上来说,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肯定党的绝对领导地位。

在现阶段,维护和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

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党的领导,社会才能稳定和谐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才能更好的推动中国社会向民主开放的现代化制度转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Ew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