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性死亡”及其批判》,欢迎阅读!
“社会性死亡”及其批判
张国清;阿里木江·于山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2()8
【摘 要】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社会性死亡区别于临床死亡或生理死亡。在历史上,该术语主要被用以描述战俘、奴隶、罪犯、流民、外来者或叛国者,他们被剥夺了做平民或正常人的自由、权利、利益和机会,被宣判为社会性死亡或有缺陷的“非人”;中文语境下也有社会性死亡的相似概念被使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性死亡逐渐成为一个严肃的学术课题,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传播意义上的所谓“后真相时代”,社会性死亡以新形式得以呈现。尤其是近些年来,该短语频繁出现于自媒体网络,偶尔也见之于官方媒体报道或公告,一些网民用以自嘲,亦有一些网民将其应用到其他个体或特殊群体身上,用以开展网络抨击与社会贬损。公共舆论尤其是自媒体在公共论坛上的攻击性网络语言和网络暴力的滥用将对中国法治建设造成不良后果,有关部门需要对此进行积极引导和有效管控。
【总页数】11页(P156-166) 【作 者】张国清;阿里木江·于山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C916
【相关文献】
1."亲历"后的批判和借鉴——论《预约死亡》体现的死亡认知2.日常此在的沉沦与死亡的超越——海德格尔死亡观的社会批判意义3.重读经典:布迪厄的《区隔》对社会性别理论批判的启示4.后现代社会的象征交换:资本批判与死亡控制
——《象征交换与死亡》解读5.数字时代的社交媒体批判:起源于“人性—社会性”之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C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