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默写规律初探》,欢迎阅读!

高考古诗默写规律初探
“高考古诗默写及简答策略研究”小组
高考古诗默写是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一个主要考查手段,它包括古诗默写和古文默写两部分。2010年语文科《考试说明》(新课标)对该考点的要求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属于“识记(A)”层级。应该说是一个容易得分的考点。然而事实上考生往往会出现一些乱抓虾的现象。这也难怪,要背的篇目太多,要考的范围也太大。如果考前不注意一些规律性的总结,不能相应的压缩范围,就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研究近几年的全国和宁夏新课标高考试卷,可以得出以下的古诗默写规律。
一、从出题内容上看:默写重点考查的是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达胸怀的,或富有教育意义、警策作用或哲理性的诗句等。如:
2010年宁夏卷的“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010年全国I卷的“路漫温其修远兮,__吾将上下而求索__(屈原《离骚》)” 。2008年宁夏卷的“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以上考查的是哲理性的诗句。
2008年宁夏卷的“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考查的则是一种具有警策作用的诗句。
2009年全国I卷的“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
之所厚(屈原《离骚》)。” 2007年宁夏卷的“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考查的是具有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达胸怀的诗句。
之所以重点出这几类的诗句,一来是因为这些诗句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品德修养有直接或间接的辅助作用;二来这些诗句多是该诗中的名句。而大纲要求就是名篇名句。这符合高考指挥棒。
二、从出题侧重点上看,多出历史时段代表性诗作或关键人物的重点诗作。
如诗歌的两大源头:现实主义源头《诗经》和浪漫主义源头的代表作《离骚》。(《诗经》中的《氓》在2008年宁夏卷、2010年全国I卷选考过。《离骚》在2007年、2009年、2010年全国I卷均选考过)。盛唐时期的大李杜。(尤其是《蜀道难》2007年宁夏卷、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国I卷都选考过)。晚唐时期的小李杜。有着特殊身份的亡国唐主李煜。豪放词派的代表苏轼。爱国大诗人的代表陆游。(具体见附件1:2007-2010年高考全国及宁夏试卷古诗默写整理)
探究以上诗人诗作备受偏爱的原因,笔者认为以下两点要关注到: 第一、这些大诗人的人格魅力是经久不衰的诗魂,对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建树作用。屈原陆游的爱国热忱,李白苏轼的豪放豁达,杜甫兼济天下的赤子之心,杜牧有抱负好言兵的济世之才。都能对青春期的高中生形成一些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第二、对比发现,命题者似有意回避婉约等感情类诗词,可能是不想让学生过多的品味情感中的缠绵或凄伤吧。
三、从出题趋势来看,对比新课标宁夏卷和全国I卷可发现以下规律: 第一、全国I卷似乎更钟爱于长而难背的诗歌。如2010年选考的《氓》,2007年、2009年、2010年选考的《离骚》,2008年、2009年、2010年选考的《蜀道难》。似乎就在于考查学生的刻苦性,长而难背的能够拿下,其它短而易背的就应该不在话下了吧。这一特点对于新课标的宁夏卷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
第二、宁夏卷则呈现出古文增多,古诗减少的趋势。2007年考题涉及到《蜀道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城子 密州出猎》三首诗歌。2008年涉及到《氓》、《泊秦淮》、《锦瑟》三首诗歌。2009年只《虞美人》一首诗歌。2010年仅《游山西村》一首。这就似乎也在投向了全国考查倾向于长而难背的特点这条思路了。
第三、宁夏卷大体上还呈现出一个从古走来的趋势。2007年的盛唐大李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C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