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实践论》,欢迎阅读!

实践论
1实践是什么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和确证。例如众所周知的爱迪生,他就是一个实践创造价值的典范,当他发明灯泡的时候,当他寻找灯泡的灯丝使用哪种材料最合适的时候,他就是通过千百次的实践,千百次的试验,千百次的摸索,当然也承担了千百次的失败,但不管怎样,他的实践最终使他创造出他所想要的价值。
在毛泽东《实践论》中写道,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艾青曾说:“实践是认识的阶梯,科学沿着实践前进。”
反正从广义上来说,只要你活着,实践就在进行中,无论你是如何进行活动,有一条你可能不在意的完美信息链条支撑着,引导着你的一切活动。因此,所有的实践活动都不是独立的。
2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有段时间,网上流行一副对联: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生生不息,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有句话这样说:“成功者是不受谴责的.”直接地讲,一个读书过分的人会被人说成是书呆子,可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却很少被人拿来作为贬斥的对象。如果说考试是一种文化的话,社会实践就也是一种文化。
有一个知识淘汰率的概念,说的是大学生毕业后,每年会忘却所学只是的20%,毕业后工作了就会发现在学校学的东西到了工作中所占比例不超过五分之一,据调查约90%的大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生涯,都承认缺乏了社会实践这一条,所以这里无需举过多的例子,也不用罗列什么数据,直接地讲,大学生一定要意识社会实践在自己学习生涯中的绝对重要性。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不懂。”“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你懂哲学吗?”“更不懂。”哲学家感叹:“那你的生命失去了二分之一!”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他们都掉到了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大喊:“不会!”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把读书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善于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故一个人在文凭上体现的生命价值与在社会实践中体现的生命价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只有把学习间接经验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通过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全面认识自己,克服优缺点。 3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就必定在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是一切认识活动的源泉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一言之,人们在实践中生活。
毛泽东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了高一级的程度。”
而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留给我们巨大的沉思。
长期以来关于马克思的实践观,只有当人们自觉得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实践观的本质和丰富内涵才会清晰地展现出来。同样的,当人们在抽象认识论的框架内去理解和叙述马克
思的实践观时,这一观念的本真意义和丰富内涵也必定会出了他们的视野。
所以,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观去生活,相反的抽象认识论维度中的实践概念只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只关注人如何发现自然规律,从而改造自然界的问题。
马克思还指出:“人类绝不是首先处在这种外界物的理论关系中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如任何动物一样,他们首先要吃、喝,为了满足吃、喝,动物们积极地活动,通过活动来取得一定的外界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再接下来,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式》中,马克思把这个道理说得更为明确:“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从中我们能看出,如果人们这种为了生活而实践的例子不再发生,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人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就没有了。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进行实践,首先我们要提高生产力。关于生产,马克思写道:“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互相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
接下来,有两个在生活中实践的例子: ① 牛顿在实践中无意发现了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一重大科学理论,牛
顿是再生活中实践,实践中生活,丰富了生活,拓展了实践。
② 人类的发展是从古猿人类再到现代人类。在其过程中,先代们出于对食物的渴
求,用石头作为猎具,发现了古老的石器,并用石头摩擦生火,发现了明火。从中领悟出,古猿人在实践中发现了怎样生活,实践又反作用于生活。
只有当人们在当代哲学的启发下,自觉地把生存论的本体论理解为马克思的实践观,人们才会在生活中实践,才会相应地重视对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学和宗教学等学科的研究,在生活中实践,为人文精神的存在和发展留下一个巨大的空间。 4总结
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我们大学生应该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动手,在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实践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唯物主义本身是人类全部实践所提供的普遍的必然的结论,不以实践为基础来确立的唯物主义不可能是真正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