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欢迎阅读!

浅谈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土地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从一定意义来讲,保护耕地,即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保护耕地已是新时期中国乃至世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当前耕地使用情况进行剖析,阐述耕地保护的现状,并为今后耕地保护的发展趋势作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标签: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土地资源 ;对策分析
1前言
世界银行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人均可耕地已从1 9 6 1年 的1 .4 5公 顷 降 至2007年的0 .74公顷,减少到了46年前的1/2。人地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土地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人类与地球万物如何“共生”,已面临严峻挑战。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看清以下几大问题:
2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2.2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造成土层薄化,肥力减退,岩石裸露,不能耕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一些地区脱贫;造成河道湖泊淤塞,加剧洪涝灾害,严重危及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建筑物基沉陷、建筑倾斜开裂,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防止水土流失,必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等。
2.3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根源。国际能源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就生态环境而言,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
2.4农效低,农民积极性更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挫,耕地重用轻养情况比较普遍,有机肥施用少,绿肥作物“下岗”,土壤理化性状变差、肥力下降;水利工程和设施失修,蓄水总量下降,有效灌溉面积减少。随着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扩张,工业的快速发展,“三废”排放量增加,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农田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5耕地保护责任不到位。为切实保护耕地,从中央到地方层层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中明确表明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开发整理面积。在执行中,中央管省,省管市县,县管乡镇,乡镇管村,但恰恰是最广大耕地保护主体没有得到监管,镇以上签订的责任书基本是数字分解,没有实际意义。农民保护耕地职责不清,保护耕地只是一种义务,管与不管,种与不种只是个人行为,没有上升到法律上来,处罚更是无从谈起,保护耕地责任难以真正落实。
3耕地保护采取的主要对策
3.1城镇化要科学规划。在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学者不断总结并积累很多科学规划和节约用地的经验。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率先提出“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他在论述级差地租理论时指出,集约利用就是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得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针对城市蔓延式的扩张,美国学者提出了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等概念。为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欧洲提出多功能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强调功能多样化集约利用土地。
3.2工商交通尽量少占耕地。与城市化一样,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用地面积经历较长增长过程。但是,随着发达国家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工业占用农地增速趋缓。而中国仍处于工业化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节省占用农地。
3.3提高认识,强化政府和市民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意识。耕地资源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对这一紧缺资源要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树立资源忧患意识,认清耕地资源的严峻形势,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制制度不动摇,切实改变重视经济发展、忽视耕地保护的片面认识,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需加大土地国情、国策和国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宣传耕地保护在双峰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意义,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和公益广告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使基本农田保护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一个人人知道农田保护,人人遵守农田保护,人人监督农田保护的社会环境。
3.4切实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应严打破坏和违法占用农地的一切行為,从而有效保护农地资源:(一)制定《严惩破坏农地法》,对破坏农地和违规建筑,
不能罚点钱就不了了之,形成不良示范;(二)深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部对各省国土资源厅的业务领导,加强监管,县城以上城区大规模改造或搬迁以及相似大规模占用农地工程项目,需由国土资源部、建设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周密论证后严格审批;(三)强化问责制和反腐力度,对重大破坏农地和违规建筑案件,要追究有关主管者的责任,严重失职者要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品.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8)
[2]高魏.耕地保护理论研究[J],农村经济.2004.
[3]官瑞祥.浅析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制度[Z],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B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