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广场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3100字》,欢迎阅读!
![校园文化,浅析,对大,行为,高校](/static/wddqxz/img/rand/big_11.jpg)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广场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3100字
摘要:校园文化广场是校园外部空间环境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但是长期形式主义的制约、建设周期短的限制,忽视了使用者的行为心理需求,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规模、尺度过大,交通人流混乱,缺乏细部设计,无驻足、活动空间,人性化缺失、广场空间失落等等。基于环境、行为心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广场中学生的行为心理需求,并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新校区文化广场为例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归纳。 毕业
关键词:校园文化广场 人性化 行为心理 1.1概念界定
校园文化广场是步行化的校园室外空间,与城市广场相似,是由建筑、道路、绿化围合,具有三维特性的空间;是校园活动的中心,多采用硬质铺地,突出几何性图案,强调空间的轴线感。校园文化广场从属于城市广场的范围,使用功能、空间构成和类型上与城市广场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校园文化的特殊性,与城市广场又有所不同。它凝结着校园的文化和历史,有别于一般的校园外部空间或是普通的活动广场,是大学校园重要的室外教育和活动场所。
1.2人性化设计
校园文化广场是学生学习、交往、娱乐、休闲的理想场所,人性化设计就是以人的需要为本,按照人的活动规律统筹考虑交通、休闲、交往等多种功能,强调人与环境的融合,从布局形式、空间尺度、环境氛围、交通组织、小品设计等方面为人们创造富有亲和力场所的设计。校园文化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应该满足不同群体和各个层次、年龄段学生的基本生理、心理需求,以促进他们的积极交流和正常交往,使校园文化广场成为更好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场所。
2.1环境-行为心理理论
环境心理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多门学科,重点讨论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环境心理学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人作为环境的塑造者和使用者,也会对环境产生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并在长期的共生和演变中,或是改变环境适应自身,或是改变自身适应环境。如,勒温提出的人类行为公式: B=f(P.E)其中,B:Behavior;P:Person;E:Environment。 以上公式充分说明人的行为是人和环境互动的结果。 2.1.1校园行为模式
校园中学生的活动方式呈现多元化,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分析,可以把大学校园中学生的行为方式大致分为:
(1)认知活动。是人在环境中定向、定位、和寻址并能在付诸行动之前理解环境所包含的涵义并寻找合适的参照系给自身定位的活动。 人的行为需要 学生的日常行为需要 生理的需要 基本行为的满足 安全的需要 基本行为的保障 社会的需要 交往交流活动 尊重的需要 自由支配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由、全面的发展
(2)功能使用。指学生学习、生活、运动、交通等基本行为。
(3)交往和群化。是人们社会联系的基础。对师生沟通、学科交融、知识碰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个性培养。大学校园是个性化发展的场所,为此要提供一系列从公共到私密的富有层次的空间。
2.1.2学生的心理需求
参照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笔者把校园空间环境中学生行为心理需要也分为了五个层面。(见表1)
高校学生正处于社会化时期,其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急剧发展,交往及自我展示愿望强烈。
学生生活的最大特征是群体性,群体生活的基础是集体意识、协作精神。一个孤立的人是无法处于平衡状态的,他需要家庭、朋友、同事等去帮助他维持自身的平衡。因此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而交流是培养集体意识的前提,这就需要适宜的公共空间为学生交流提供保障。
3.1使用者行为心理与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的相互关系 3.1.1感知方式
人在环境中,需要通过感知识别环境中物体,这是人们利用空间环境的前提。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人们的感知方式。 (1) 视觉感知
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时,视觉是接受信息范围最广、距离最长,接受信息量最大、人最为敏感的感官系统,是人信息收集、加工的主要途径。在校园文化广场中,视觉首先对空间环境产生直观认识,如空间的开放或封闭程度,基面的形式、色彩,光线的明暗度,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特征等。广场设计中的重心和轴线就是利用了视觉诱导,突出、强化信息的传递,还有利用特殊的形态、色彩和质感表现出空间的某种特质等。 (2) 听觉感知
虽然听觉感知的信息远远少于视觉,但是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与空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柔和的声音对空间环境有烘托作用;自然的虫鸣鸟叫、水声,会给人带来平静的气息;车水马龙的喧闹声会打破环境的祥和,让人烦躁不安;校园广播台主持人的声音可以加深学生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学子们的欢笑声可以为空间增添无限的生机等等。 (3) 嗅觉感知
嗅觉可以丰富人们的空间感受,有助于提升空间环境的品质,如桂花树,散发出清新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倍感舒适;而污物和污水的气味则会让人避而远之。 (4) 触觉感知
触觉是人们近距离接触事物后的感受,如风吹、日晒、雨淋等气候信息,对室外空间环境的影响较大,会直接改变人们在校园文化广场中的活动;环境中的使用设施,如基面的高低、宽窄、质感等都能影响人们使用感知,如果不符合使用的标准就会带来不舒适感。可见触觉感知,与人们行为关系也十分密切。
3.1.2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新校区文化广场为例
大学除了教授知识外,还是学生们思想交流和生活接触的场所。青年学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各种学生团体共存,校园文化生活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广场中的活动也是异常丰富,包括散步、阅读、健身、游玩、毕业拍照、集会活动等。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新校区文化广场,周围典型的围合界面是现代是北侧的现代教育中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6I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