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西方稿费那些事儿

2022-10-28 19:17: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9世纪西方稿费那些事儿》,欢迎阅读!
稿费,事儿,西方,那些,世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9世纪西方稿费那些事儿

作者:高林

来源:《初中生世界·年级2019年第09

西方经典文学,尤其是19世纪的经典作品,为什么篇幅都很长?

这得先说一下,在19世纪写小说不算是赚钱的买卖。那时出版业远没有今天这般规模,读者也仅限于上流社会。写小说更多是为了名垂史册,而不是为了赚钱。

19世纪,你呕心沥血地写了一本小说(一辈子就写了一本书的人比比皆是),然后你拿去书店卖给有出版权的老板,他是给不了你多少钱的,除非你们有长期的合作。你的书好卖,销量够高,同时你还能不断地供货,源源不断地写出新书来,你的收入才能稳步提高,但是能高到什么地步呢?

雨果流亡比利时的时候,为了给家人留下足够的财产,他决定写《悲惨世界》。不确定他当时要价是两百万法郎还是一百万法郎,但这笔钱不算多。而在雨果因为悼念贝里公爵的诗一炮打响,成为夏多布里昂力挺的文坛小霸王的时代,他写一本小说能赚多少钱呢?《巴黎圣母院》可以作为一个标本。有一天,雨果在熟悉的出版商店里闲聊,说:我写了一本小说在中世纪,有大教堂、大学生、美女、怪人、腐败的贵族,你觉得值多少钱?书店老板当即给了他五千法郎的现金,还开了一张一万法郎的期票,然后表示拿到书之后再给另一半。也就是说,《巴黎圣母院》大概值三万法郎。三万法郎在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是什么概念呢?一个时髦单身汉一年大概需要两万法郎来应付各种开支。但雨果拿到的是期票,提现要打折扣。雨果还是已婚男人,所以,他如果没有财产,想单纯地依靠写作让一家人过上体面的日子,需要一年写两本《巴黎圣母院》,这还是在他已经打响名声的情况下。

再看看沃尔特·司各特,他那个倒霉的出版印刷公司倒闭之后,一个人背上了十几万英镑的债。为了还债,司各特苦哈哈地不断写小说,然后真的靠写小说还清了债。为此,我们应该感谢《有限责任法》晚通过了几十年,否则我们就看不到这么多有意思的小说了。 真正把小说变成捞钱买卖的,是报纸的兴起。

19世纪中期以后,报纸业蓬勃发展,尤其是有了广告收入后,报纸价格不断下降,连载小说的稿费水涨船高。像大仲马这样的红人,报社按给钱,就算写一些非常简短的句子也算一行,尤其是对话最适合用来凑行。 真的吗? 真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3l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