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主任提醒:警惕孩子“积懒成笨”,这5点建议再忙也要读一读!》,欢迎阅读!
班主任提醒:警惕孩子“积懒成笨”,这5点建议再忙也要读一读!
这几年,教育界兴起了一个新词——“积懒成笨”。
一个孩子很懒惰,该写的作业不写,该背的作业不背,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他却说“那是因为我笨”。
哪里是笨呢,分明是他懒得学。
一个家长很勤奋,盯着孩子写作业,一看到孩子停下来了就催促,一发现孩子做错了就帮他改正。
时间长了,孩子越发不自觉,总是依赖家长,被家长训“这么简单都不会做”。 哪里是真的不会做呢,分明是家长纵得孩子懒得思考。
所谓积懒成笨,就是孩子长期不主动学习,不主动思考,慢慢地,学习就跟不上了,成绩也越来越差了。
尤其是“双减”后,教学的主阵地回归学校,孩子学习更需要自觉性。 新学期,警惕孩子“积懒成笨”,这5点建议家长再忙也要读一读!
不纵容孩子偷懒
很多孩子的笨,是被父母纵出来的。
孩子多做几张卷子,多背几篇课文,他们就觉得孩子受了大委屈,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
以前遇到一个家长,给孩子请了足足一整个学期的病假,就因为孩子疑似抑郁,不想上学。
我给那孩子发课件,她没看,我发卷子、作业,她也没做,我就跟家长沟通,说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让孩子落下学习。
没想到家长说,不想做就不做吧,孩子开开心心的就好。
现在开心了,那以后的中高考呢?现在不好好学习,拿什么安身立命? 快乐教育,绝不是对孩子没有要求。
过度宽容、接纳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清华学霸教子经》里有这样一句话: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这时候,父母纵着孩子懒惰,或者撒手不管,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肆无忌惮、放纵自己。
懒惰是毒药,轻易吞噬了孩子的未来,望所有父母三思。
坚定教育态度给孩子设底线
有一些父母,知道懒惰的危害,也愿意监督孩子学习。
只是立场不够坚定,孩子哭一哭,撒撒娇,他们就心软了,妥协了。 我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十分磨蹭拖拉,每天作业都拖到很晚。 有一次晚上八九点了,他还有一篇课文没背,跟爸爸撒娇说明天背。
我不允许,说没背完就不许睡觉,孩子向爸爸求救,爸爸摊手表示爱莫能助。 那天孩子不情不愿地背书,却破天荒背得比以往都快。
有人说,教育就是场“拉锯战”,父母若不断妥协,孩子就会得寸进尺。 要想教好孩子,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不要做“好好先生”,那会让孩子对自己没要求; 也不要态度摇摆,那会让孩子讨价还价;
更不要太过强硬,要求严苛,那会给孩子造成压抑感,甚至产生反抗心理。 给孩子提要求,立规矩,父母应该是态度温和、要求严格、立场坚定的。 这样一来,就给了孩子尊重和不容突破的底线,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很多短视频里都有这样的场景:
家长监督孩子写作业,嘴里一直叨个没完,不是嫌孩子写得难看,就是让孩子别玩橡皮擦。
孩子每写一道题,他就要指导一道题,写错了马上火冒三丈,恨不得直接帮他写上正确答案。
这种错误示范,才是让孩子“越学越笨”的根本原因。 一位资深班主任是这样分析的:
“家长直接辅导孩子做作业,会让孩子失去了思考的过程,每做一步都等着家长提示。
而且在这种压迫和恐惧感中,孩子更难集中注意力,更不用说专心写好作业了。”
是的,父母的过度干预,不仅会打扰孩子,也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不能自己动脑思考。
这样下去,孩子一上考场就两眼抹黑,因为他连最基本的思考能力都没有。 我们从小就听过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辅导孩子学习也是一样的:
告诉孩子答案,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一遍遍“教”孩子,不如提醒孩子做作业前先复习;在孩子写作业时叽里呱啦,不如安静下来让孩子专心学习。 家庭教育应有的内容,是父母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告诉孩子作业的答案。
说教千万不如抓好习惯
“双减”之后,孩子的作业和考试都减少了,在某种程度上会松懈下来。 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偷懒,孩子就会在要求自己上偷懒,日渐养成懒惰心理,一点点“积懒成笨”。
“积懒成笨”这种现象,靠说教是说不通的,必须从根源处改变孩子的行为。 1.首先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什么”。
给孩子制定作息时间安排表,安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和计划; 不制造噪音,不打扰孩子,培养孩子专注学习的习惯。 2.其次要教会孩子,应该“怎么学”。
要求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按时完成作业,并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
养成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
3.还要告诉孩子,怎样才“学得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2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