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

2022-10-17 09:23: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小学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田径,中小学,注意事项,特点,教学
小学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



田径教学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各个水平阶段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师,应根据所在学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的安排田教学活动。这里小编给大家梳理了中小学各学段田径教学的特点及注意事项,体育教师同仁们可根据自己所执教的学段来参考。

一、小学阶段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

1. 采用多样化练习和直观性教学手段以及适宜的游戏性活动,全面发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多种运动技能。

2. 注意学习田径运动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发展动作速率,提高步频能力。

3. 减少较长时间的单调练习,掌握好活动量,防止过于兴奋和疲劳,应采用形式多样的跑法或带有游戏性质的耐力跑,达到发展耐力的目的。

4. 重视小学生坐、立、走、跑等正确的身体姿势的教学,减少或减轻对骨骼的震动、摩擦和负荷,在进行跑、跳练习时,尽量选择较松软的场地,避免跟骨受伤。

5. 发展力量应以克服自身重力的动力性练习为主,尽量少做静力性练习,以促进骨骼、肌肉的正常生长发育。

6. 小学生心脏搏动较快,呼吸较快,呼吸深度较浅,负氧债能力差,应安排一些较长时间且强度小的练习,增进心血管技能水平,发展有氧耐力。


7. 田径教学中安排游戏的目的,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走、跑、跳、投基本技能,但不能以游戏完全替代田径教学

8. 必须重视教学的安全,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课前认真备课和检查器材及布置好场地,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 二、初中阶段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

1. 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多运动技能,特别要注意发展反应时、速度、协调性和动作速率。

2. 田径教学课的准备活动时间应比成人短,整个教学安排的运动量不应太大,确保学生的身体正常发育生长。

3. 力量练习时采用的负荷量不宜过大,应多采用跳跃和中、小负荷的力量练习,注重发展较弱肌肉群的力量。

4. 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生性别差异显著,应按男、女生分组进教学,如条件限制无法分组时,要注意男女生区别对待。

5. 该年龄阶段学生有时会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运动能力,容易参加力不能及的练习和运动,不利于身心健康和掌握正确的田径技术动作,甚至造成伤害事故,教师要安排适宜的练习负荷,加强引导并监督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

6.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认识田径运动与其他体育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促进作用,提高对田教学内容学习的自觉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tq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