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分层作业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含解析必修2》,欢迎阅读!
课时分层作业(二)
(建议用时:25分钟)
1.《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工商食官”说明西周时期 ( )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D [由题中材料“工商食官”可知西周将商人集中起来统一管理,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由此可知西周时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D项符合题意。]
2.成语“七上八下”出自南京云锦神奇的挑花结本技术。南京云锦凭借其精密繁复的织造工艺,位列古代中国三大名锦之首。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D.农庄手工业
B [南京云锦的织造工艺“精密繁复”,这只有在官营手工业当中才能制作出来,故选B项。] 3.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经济结构中,“织”指的是( ) A.农业 C.民族工业
B.官营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D [“男耕女织”是指男子耕田,妇女在家中从事纺织业,因此属于家庭手工业。] 4.明代中后期,苏州纺织业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最主要依据应是( ) A.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B.出现颇具规模的“机房” C.出现控制手工业者的包买商
D.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D [雇佣关系是判断是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关键,故选D项。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出现颇具规模的“机房”、出现控制手工业者的包买商均不是“最主要依据”,故排除A、B、C三项。]
5.“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 )
A.玉米 C.马铃薯
B.丝织品 D.烟草
B [从题干材料“丝路花雨”“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可知描述的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其主要商品是丝织品,故选B项。]
6.唐宋时期沿“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中,除丝绸外另一种最主要的商品是( ) A.青铜器
B.铁器
01/3
C.瓷器 D.纸张
C [从唐朝开始,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使中国获得“瓷器大国”之称。]
7.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
A.质地纯净,由官府垄断 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C.造型优美,其为粉彩瓷 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A [材料“融青瑞色新”“巧剜明月染春水”说明该瓷器质地纯净,“先得贡吾君”说明此种瓷器被官府垄断,故A项正确;材料“融青”“盛绿”等信息与晶莹如雪不符,故B项错误;粉彩瓷出现于清朝,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面向市场”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8.“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A [依据材料“乡村纺织……所出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可知,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自然经济的衰落,而且“以织助耕”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受到明显冲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重农抑商的叙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棉花自宋代传入中国后,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的重要作用而为历代统治者所督导推广,到明代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到了清代中叶,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推动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推动各种农作物首先是粮食和棉花向着各自适宜的地区集中。
——《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
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满足人们衣被之需”“历代统治者所督导推广”“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分析。第
02/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s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