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本土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的改进初探》,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初探,伦理,本土,改进](/static/wddqxz/img/rand/big_108.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土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的改进初探
作者:仝秋含 薛彬鹏
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7期
[摘要]社会工作伦理教育一直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领域,现阶段内地的伦理教育也确实不尽如人意。本文第一部分介绍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的功能;第二部分是内地现阶段伦理教育的现状;第三部分为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最后部分是为了改善现在状况可以采取的方法。
[关键词]社会工作 伦理 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030-01
社会工作是一门具有强烈价值伦理观念的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专业,一直以来对实用性的强调使得伦理教育长时间受到忽视。而接受过伦理教育的社会工作者,在道德领悟方面会明显地更加考虑案主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并且在面对伦理困境时有更好的敏感性。 一、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的功能 (一)澄清社工的伦理价值
社会工作作为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注重的是工作者以“全人——整合”的方式来服务案主,社会工作伦理通过教育的过程,逐步地培养与塑造专业人员的专业生命,包括专业人员的内在生命、内在性格和内在品格的培养和塑造。 (二)识别专业实践中的伦理困境
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但毕竟伦理问题经常会因为经济、政治、文化的不同而不同。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的功能之一为令接受教育的社工能够识别自己文化中的伦理困境。 (三)认识伦理问题的复杂性
社会工作伦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往往不是一个人的原因,而是牵扯多方的问题。社会工作伦理专业训练就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接受教育者能够快速分析困境形成的原因,以及牵扯到的各个方面的利益。
(四)将伦理原则运用到专业实践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的功能就是使得社工最终能够做出对案主伤害最小的抉择。尤其是在伦理两难时,依靠哲学思想、伦理理论、原则、守则,并适当地考虑社会、法律的相关制度做出合适的决定。
二、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的现状
中国港台地区在伦理教育上比内地要开展的早。由于课程本身的抽象性,教师讲授有一定的难度。整体来讲,内地伦理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学校教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复旦大学的赵芳在2010年和2011年做过伦理教育的问卷调查,94名被试的MSW学生中,有83位在本科阶段没有开设社会工作伦理课程。近年来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但是开设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情况并没有因此改善。 (二)实习教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内地的社会工作教育中,实习本身就没有得到重视,内地因为有较少的社工机构,实习资源较匮乏,学校内也没有配置专门负责实习的专业老师,导致学生更多的实习时间被行政工作所占据,进而学生接触伦理困境的机会少。 (三)课程内容脱离实践和本土文化情境
在社会工作教育的大部分课程中,都是借鉴西方和港台的理论和方法,在实现真正本土化的路上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伦理困境是跟文化息息相关的问题,而如今社会工作伦理的课程上所运用的技巧方法仍然没有实现本土化。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学内容空泛
内地的伦理教材中大致分为社会工作伦理的重要性、本土化、伦理与价值、各个社工领域常出现的伦理困境分析等几部分内容。有学者认为,社会工作伦理的教材应该由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专业的一些基本伦理问题与专业伦理规范,围绕专业以及专业实践而产生的各类相关伦理问题的案例,道德分析与推理的常用理论与方法。 (二)教学方法单一
伦理课程的教授方法在高校内主要是老师讲授和学生讲授两种。传统的教师讲授既不能给学生带去新鲜的刺激,又不能将这门课程的精髓令学生理解。而学生自己的讲授明显存在着效率不高和缺乏互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运用情境缺乏
首先,由于内地实习安排不达标,在伦理课程上的实习时间更是不足以运用那些学习到的伦理原则。其次,内地专业社工开展起步较晚,开展领域较窄,民间没有形成“有事找社工”的意识,大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时间被行政工作占据,特别是在社工不发达地区。 四、建议
针对以上社会工作伦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开设社会工作伦理课程
师资力量方面,由接受过哲学和伦理学训练的老师和有实践经验的督导共同来担任伦理课程的教授;教材方面,在现阶段先运用港台教材,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本土化。 (二)改进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方式”、演讲以及研讨班等形式进行教学。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方法的步骤大致为:组织者提出一个复杂的问题;收集参与者有过的一些经历;小组以一个案例为依据进行辩论;参与者的关键的论点记在黑板上;再选择一个与之相反的案例,再进行辩论;参与者去找到辩论中前后矛盾的地方。 (三)遵守实习要求,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并重
明确遵守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实习的时间要求,800小时的实习教育。配备专门的实习老师,由学校老师和机构老师共同担任。在开设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学期可以安排额外实习,在实习中遇到伦理问题要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陈钟林,黄晓燕.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张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n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