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土地资源学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1、土地科学:就是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与供求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如何持续利用土地。 2、土地的概念:土地就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与人类活动形
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她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与生物等组成要素。
3、土地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与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与可预
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地资源就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最基本的生产资源。
4、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土地资源学就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
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综合了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其次,它也就是一门基础学科。
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的总称,其研究对象涉及小到遗传基因,大到生态
系统乃至生物圈的各级生命实体,最主要包含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狭义生物多样性)
广义生物多样性除上述三个外,还包括景观多样性。
6、生态系统定义:生态系统就是特定区域中的全部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或生态系统=非
生物环境+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与无机物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7、 土地制度: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与,就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
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与界限等的法律规范与制度化体系。
8、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
生产潜力。
9、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在自然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
生产力。影响因素:灌溉、排水、土壤改良、作物栽培技术、化肥、农药、有机肥等物质投入、作物品种改良及其优化组合;田间经营管理水平。
10、土地分类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等,从而划分出
若干土地类型。将这种分类按一定的规律建立有序排列就叫土地分类系统。11、土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与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不同的土地类型。
12、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划分依据 土地
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
13,、土地类型的演替:它就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一种土
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14、土地资源调查:就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与测绘制图等技术,查清土地资源的
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
1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属于基本国情调查。
16、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土地、土地资源、土壤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统
平衡、食物安全、人类健康等)、特定用途(包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与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效果的优劣程度。
17、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就是指对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的变化方向、速度、特性及其规律性等进行监测。 18、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就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
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
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质量鉴定与数量统计,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与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程。(又称土地评价) 或者:土地评价就是对土地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以表明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待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与价值的大小。
19、土地自然适应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
文等)的适宜程度。
20、土地生产潜力:指在一定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
的潜在能力。就是土地潜在的生产力
27、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承载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口限度。 即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用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总量,可以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28、土地资源利用(土地利用):指人类根据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以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为基础,对土
地进行的开发、利用、改造与经营等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
29、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技术、行政、经济与法律手段,使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的类型、结构、空间分布与本区域的自然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利用合理,土地资源本身的功能能够得到连续不断的发挥的土地资源利用。
30、土地生态系统:就是由土地中的生物、环境、等要素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
一体。 就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包括地上层、地表层与地下层的一个立体系统。
31土地生态系统平衡:在土地生态系统内部,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
保存着相互依存的相对稳定状态;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种类、各个种群的数量比例以及物流与能流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32土地生态设计:就是依据生态学与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
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选择与优化。
33、土地生态重建:一般就是指对那些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使其利用率低、质量差、
产出不高的土地生态系统采取工程、生物与农业的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改良、治理、建设,也就就是对影响与制约土地生态系统潜在生产力发挥的各种限制性困素的改造的过程。
34、土地退化的涵义:土地退化就是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就是认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
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屋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学的过程。
35、基本农田的含义: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
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6、土地整理:土地整理简单地说就就是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与治理。
37、土地复垦:广义:指对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狭义:专指对工矿业用地的再生利用与生态系统的恢复
38、区域开发:一定区域内不损害环境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为了获得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自然、经济与社会资源进行综合的利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h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