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2022-11-24 19:32: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欢迎阅读!
什么样,需要,教师,培训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教师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研究课程进修、教育硕士学位进修、骨干教师进修、名师工程、校际交流等,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的目的与需要,但相比之下,以学校为基地的培训,更具有现实可能性与潜在的发展远景。一所优秀的中小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成才的沃土,名师成长的摇篮。

世纪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师培训的新走向发生了重大改变,即师资培训的重心开始下移,由以大学为基地走向以学校为基地,出现了校本师资培训模式。其特点:一是关注中小学校的实际需要,以中小学校为基地培训教师;二是加强教育学院同中小学校之间的伙伴关系,使其参与师资培训过程;三是延长教学实习时间,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校本培训的鲜明特色是按需施训,调查表明,近年来,教师业务变化最显著的是教育学技能、学科专业知识、科研能力,而外语和计算机方面的变化则较小,在对教师最希望得到培训的个方面进行统计后发现,排在前位的内容依次是:计算机与外语、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教育学科研、自身经验的梳理与写作。由此不难看出,教师的需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掌握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提高教育学科研的能力。调查还显示,工作前年的教师最关注的是熟悉钻研教材;工作至年的教师最关心的是思考自己的教学与其他教师的不同,尝试总结经验,形成风格工作年以上的教师更加关注如何根据学生特点组织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培训应当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关注点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关于教师培训方式,多数教师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短期脱产培训、专题研究,其次是与老教师结对子。

摘自:《中国教育报》年月日 记者 李建平





加强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近年来,继续教育已成为热门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配套措施。在一定意义上,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以前,师资培训主要采取在一定时间内大规模集中,行有组织学习与研修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以下缺点:

()由于不能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以及保证教师们足够休息时间,所以在时间上具有短时性;

()由于集中培训时参与者较多,因而无法保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具体问题,所以在过程上缺乏针对性;

()由于培训主要利用节假日,因而培训与实践结合不强,所以在结果上缺乏实效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大力开展校内教师培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种依托于学校教学实际,立足于教师自我发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环节的继续教育方法,被称为“校本培训”,又称为“教师自培”。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我校的“校本培训”的开展与经验,进行理论剖析与总结

一、校本培训的理论基础

要迅速而有效地推行校本培训,首先必须厘清“校本培训”的概念及理论依据。根据几年的工作,我们认为校本培训是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强化教学能力为方向,以服务于学生为目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继续教育手段。它是建立在党的教育方针和改革方向基础上,是对我国教育发展中经验和问题研究后确立的重要措施。

(一)、“校本培训”的理论基础


年后,中央提出了转变办学模式,改革教育体制,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针对五十年来,我国教育制度所暴露的问题而提出的,素质教育又向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概括的讲,在这种形式下,面临的问题与采取的措施有:

.现代科学日益专门化和边缘化的趋势,导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困境。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重视专科教育,忽视打通学科界限,对教师培养也不例外,使得高等教育的知识基础薄弱且片面。而现在重视基础教育,强化学生知识结构,中学已不仅要为选拔人才,本身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因此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应试教育的弊病日益彰显,它是相对公平和相对高效的,但几十年如一日的僵化不变,必然导致恶果。例如对学生思维方式的禁锢,重记忆轻思辩,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能力。教师也大都是由此培养的,本身面临转变观念与更新知识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特点是知识的中心地位加强,同时知识本身则加速自我更新。因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然成为教育的中心环节,而且创造能力绝不仅是反向思维,更是自我求知和创新能力。这需要教师本身适应不断更新知识的环境,强化终身教育意识。

(二)、校本培训的优点

在这种条件下,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加强,而作为其中心环节的校本培训也成为教师培训的主要手段。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校本培训具有以下独特的优点:

——校本培训有利于教师终身教育,将培训日常化,使学习习惯化; ——校本培训有利于理论结合实践,培训目的更明确,培训效果更鲜明;

——校本培训有利于加强教师知识结构,促进知识自我更新,促进教学方法变革。 以上优点是对教师集中培训的薄弱环节的补充,无疑与传统集训方法相比,校本培训适宜长久坚持,适宜实践检验,适宜自我学习。因此,应当将校本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手段。

(三)、教师观念的转变

为了适应目前形势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有效加强学习学习首先要首先实现观念转变:

——教学目的以应试为本向以素质为本转变;

——教学内容以被动解惑为中心环节向以培养创造性为中心环节转变; ——教学手段以机械讲授为主向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转变。

现行体制下,由于教材改革的滞后以及教师评价体制仍以结果为主,同时暂时没有足以取代现行考试制度的合理、公正、高效的人才选拔制度,要完全完成观念转变尚不可能。但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局部的革新,适应教育改革形势,为将来储备必要知识和能力,已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校本培训的主要实施措施

辩清校本培训的理论问题后,进而在其基础上促进教师观念转变,强化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并制定可行措施,推动它的实施,就成为又一个重要课题。

(一)、校本培训的制度保障

作为一项继续教育工作,校本培训不仅需要教师的主动参与,也需要学校提供有力保障。也就是说,校本培训不应该是个体行为,它是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作为系统工程,必然要求从制度上给予必要的规范和条件。

校本培训的成绩要纳入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之中。学校评价体系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教师能力评价,教学效果评价,考试成绩评价。在能力评价上,要防止形式主义,应该以课教学为中心,考察教师是否有效应用培训知识,而不仅是量化要求;量化很必要,但主要是作为强制措施,应用水平才是根本的。在效果评价上,着重于学生评价和教师互评的结合,考察培训知识的认识深度和实施效果;同时也是对校本培训的知识检验,有效进行校本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hG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