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落实措施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23-03-23 09:0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夯实基础 落实措施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欢迎阅读!
夯实,义务教育,均衡,落实,推进


夯实基础 落实措施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2003年广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新划入南宁管理5个县中,仍有2个国家贫困县和1个自治区贫困县两基没有达标。为此,我市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稳步推进两基攻坚,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别

1.认真落实《南宁市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实施规划(20042007),加大市本级财政投入力度。2004年至2007年市本级计划安排108亿元用于全市农村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2005年底已实际投入6307万元。市组织督学、专家深入两基攻坚县,加强普九工作的督查,并抓好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20056月和10月隆安、马山两县分别通过了自治区普九验收,全市的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标志着我市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以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和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解决学生进得来的问题。至200512月,国家、自治区、市、县()财政及利用世行贷款共投入我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16736亿元,造项目431个,改造面积307万平方米。危房改造资金的集中投入,使全市彻底消除了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缩小了城乡学条件的差异,为均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落实扶贫关爱政策,解决学生留得住的问题。我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学费、杂费和两免一补政策。从2006年春季学期起,全市共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含县、镇、林业、农垦)6957万人享受了免除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政策,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的853%,1393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此外,我市还把百万基金扶贫助学工程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拨出专款资助3000名家庭经济难的大、中、小学生就学。2003-2005年就筹集资金6265万元,扶助学生9128名。每年开学期间学校都为家庭贫困生开辟入学绿色通道2004-2005学年全市共为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减免学杂费12011万元。



近年来,我们还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全市社会事业发计划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做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收费标准及费用减免、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仅2006年春季学期我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给25408名农民子女免收借读费1186万元。



同时,我市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入学,在制定两免一补实施方案中,对贫困




的残疾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照,做到应补尽补。目前,我市共有1791名残疾儿童享受两免一补,占全市就学残疾儿童总数的955%。我市各县都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弱智儿童辅读班为补充,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特殊教育体系,我市7-15周岁适龄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851%。

4以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为切入点,解决学生学得好的问题。20042005年,我市投入资金3734万元,为全市3040教学点配备了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为1484所农村小学配套建设卫星电视接收点,为248所农村乡镇初中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5.以落实城乡帮扶计划为契机,抓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发出开展城乡教育手拉手支教活动的号召。20042005两年,我市93个机关单位和市区31所学校,以“3+1”(3个机关单位加1所市区学校)的模式对口支援马山、隆安两个两基攻坚县的31所农村学校,并通过支教,为农村学校捐集资金146551万元,捐赠各种教学设备及生活用品折款3934万元,捐赠图书16万册,资助贫困生14926人,培训学校领导、教师22922人次,使受援地区农村学校的硬件软件跃上新台阶。



二、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促进生源均衡分布

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是事关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关键。我市紧紧抓住深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其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是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从1987年开始,采用划片免试就近入学的办法组织新生入学二是尝试初中毕业考试中考两考合一的模式,建立初中毕业学考试制度三是完善考试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的制度考试分数转换成等级,以等级制度形式录取新生,淡化过细的分数在选拔中的作用,促进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四是完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程序和办法。对全体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将评定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以考试分数简单相加录取新生的办法。五是完善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办法。2003年以来,我市将传统重点高中市二中、三中指令性计划30%的名额按地段生人数平均分配到承担地段招生任务的初中学校。2006年,我市又将市一中7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指令性计划15%的名额定向分配到市区各承担地段招生任务的初中学校,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到优质高中就读,使得初中择校的学生逐年减少。六是进一步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2003年起,我市拿出本校招计划5%,让学校自主招收特长生,使一批兴趣广泛而又学有所长的学生能够进入优质高中就读。七是从2000年开始,中考取消一切加分项目,以综合素质评定为依据,保证了对每位考生的公平、公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gO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