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朝)鲍照《梅花落》“中庭杂树多”古诗词阅读理解(二)》,欢迎阅读!

(南朝)鲍照《梅花落》“中庭杂树多”古诗词阅读理解(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落① 鲍照〔南北朝〕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注:①《梅花落》汉乐府二十八横吹曲之一。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家世贫贱,在宦途上饱受压抑。此诗创作于其仕宦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直抒己见,表达了对梅的赞美。“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
B.第三句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问的主语是诗人,所问之“独”甚为精妙,紧扣上文“偏”字,将问题直逼到世人面前。
C.四五句中,诗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赞美梅的理由,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
D.尾句霜质一词,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2.明代文学家陆时雍曾评价鲍照“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请结合本诗加以分析。 【答案】
1.B
2.①本诗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诗的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可见诗人“才力标举”。①本诗多用托讽之辞。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快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可见诗人“凌厉当年”。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问的主语是诗人”分析理解错误,依据“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意思是“庭院中
有许许多多交杂的树木,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问君何独然?”意思是“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由此可知,问的主语应是“杂树”而非诗人。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的含义,说“才力标举”是因为鲍照的诗歌在语言及表达技巧上在当时标举独出,无人能及;说“凌厉当年”是因为鲍照的诗在内容上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
其次,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才力标举: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格法奇特。本诗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假象见义,借此言彼,以生动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诗歌耐人咀嚼的韵味。
凌厉当年: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作者以梅花象征一般无节操的士大夫,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可是,一旦有权贵招手,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他们了,批判了那些只有外在而没有实质、无节操的士大夫,歌颂了不畏霜露的寒士的坚贞品格,控诉了高门世族对政权的垄断,同时表明了自己不愿顺随俗流和坚定不拔的志趣。作者把这种感情托于杂言,气势充沛,语言明快,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c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