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文学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欢迎阅读!
![儿童文学,审美,特征,需求,心理](/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7.jpg)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专为儿童创作 编写的为他们所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属于同一人群 所以,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 1920年,周作人就在他的《儿童的文学》的演讲中指出,所谓儿童的文学就是“小学校里的文学”在周作人看来,儿童文学几乎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同义语。人生在小学的时期内,他的内部生命对于现世,都没有什么重要的要求,只有儿童文学是这个时期最不可或缺的精神上的食料 因此,真正的儿童教育,应当首先著重这儿童文学儿童在感受儿童文学的艺术魅力的时候,真 善 美的思想就会悄悄地潜入孩子的心田,融化在孩子的情感之中,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部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而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相当程度来自于文学的熏陶小学生年龄一般为 6--12 岁,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及所受教育的程度,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文学多为儿童文学 童话 寓言 故事 科幻 卡通等 优秀的儿童文学因其语言浅近生动 主题单一明朗 富于故事性和趣味性而深受儿童欢迎 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 还应辅之以课外阅读 故事会 娱乐活动 作文实践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并在教学中融进相关的 优美的文学作品将图画 音乐 电视等引入语文课堂解读文字符号,形成一个大的语文环境和氛围, 都有助于引起儿童对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学生对语文没兴趣,往往在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 枯燥;教学手段的呆板 教条,教师知识的狭窄,讲话的无趣味 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往往凭借兴趣,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是教好语文的关键,儿童文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以教材为本 从教材看,小学语文教材与儿童文学相关的大致有童话 捞月亮 小壁虎借尾巴 丑小鸭 小猫钓鱼 卖火柴的小女孩 等;寓言 盲人摸象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等;科学小品 蟋蟀的住宅 琥珀 等;儿童小说 小抄写员 小英雄雨来 等 这些课文都有很强的文学因素,会对小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儿童文学知识积累, 仅仅知道教材上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教材中的课文,一般也都是缩写或选择的,如果能对原著有所把握,将会对课文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也会给学生更多的有关课文的信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忽略文章的文学性整体感,而把重心放到字词语句的认读讲解上,或者思想意义的分析上,因为美是有整体感的,一经理性分析,就把这种整体感肢解了 应当设法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课文美的形象 意境,感受美的语言 韵律 可以配乐配画 配音像,教师语音纯正 满含情感的朗读亦十分重要 文学的因素重在情感上,要想感动学生,教师自己本身得被感动,在讲解中需充满情感,把文学作品的美感真正表达出来小学生活泼好动 兴趣容易转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变换多种手法,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儿童难以压服,却容易被吸引 故事,是吸引儿童的重要手段 儿童文学故事性强,利用得当,会很好地调动小学生的课堂情绪 当然,讲故事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的进行 比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开始,作为导语给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讲一个童话调节课堂气氛; 可以将长篇故事分成若干部分每天讲一点以造成悬念吸引学生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涉猎了大量的童话 故事或小说,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了课堂的制动权
二 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 往往有比较广泛的阅读,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 课外阅读的兴趣在于培养 当今是一个诱惑非常多的时代:卡通片 电子游戏 网络文化 多媒体 CD 等等,电子传媒文化以其方便 快捷可视可听的直观性以及可操作性强烈地吸引了儿童,是所谓 读图时代 同整个大的文学形势一样,儿童文学也在受着电子传媒文化的挑战,文学日渐萎缩,许
多儿童沉不下心来读文学,就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因为无论是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还是语文素养来讲,都应该尽量使儿童感受文字 感受故事 图像接受起来简单方便,长而久之想象力思维力会弱化,语言文字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应该说, 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仍然是有强烈吸引力的,特别是现当代的儿童文学名著,因其内容的时代气息 形象的真实可爱 风格的轻松幽默故事的惊险刺激以及想象的新异奇特等等均与当代儿童的审美情趣相吻合, 能被当代儿童所接受也就成为必然 这些作品如果宣传得力,会与电子传媒文化有着足够的抗衡能力,比如 哈利 波特 不过也仅仅是 哈利 波特 , 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并未得到有力的宣传,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就有向儿童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书目的责任 当然,仅仅推荐书目是不够的,还须想方设法使小学生接受 如采取故事会 游戏 绘画的形式等等, 而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自己有比较广泛的阅读,如果为师者对儿童文学知之甚少,又谈何指导学生阅读?
三 作文实践
作文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审视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普遍惧怕作文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课外缺乏阅读 因为学生阅读多了,自然有一种要表达的冲动,喜欢儿童文学的小学生往往擅长讲故事,而且绘声绘色,形象生动 同理,他们也往往擅长写作文,而且内容比较充实,语言比较通顺生动 这就是儿童文学对作文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说作文是读出来的,是练出来的 而小学年龄段的儿童,理性思维较弱,偏于感性思维,阅读的对象一般是儿童文学,即便是科学文章,往往也是科学小品,科学童话,这也属于儿童文学 即便是历史读物,也一般是历史小故事,语言浅近生动易懂 可以说,儿童文学是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新的课程目标要求:小学高年龄阶段, 能够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从这一要求可以看出两点:
1 要有一定的生活;2 要有想象力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生活引进作文教学, 又要设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怎样把生活和作文有机地联系起来? 1962 年国际安徒生大奖获奖作品 美国作家狄扬的 校舍上的车轮 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在荷兰一个小渔村的学校里 一次作文课上,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小女孩莱娜提出:为什么附近渔村里有鹳鸟,而韶若村没有?教师就势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们搞明白这个为什么 小莱娜从一位老奶奶口中得知,许多年前韶若满村皆树,也有鹳鸟在此停留过 教师便让学生展开想象: 若干年后韶若再度绿树成荫会是什么样子?有的学生竟说:韶若的街上走着一头非洲大象!老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大胆幻想后及时引导: 要把理想变成现实,就要立即行动起来 于是学生们分头寻找车轮,演绎出一曲曲幽默而又动人的故事 如果我们的作文课能够让学生有这种类似的体验, 写作文时学生就不愁没有感受可写 同时,这个故事的本身又具有探究性,为什么没有鹳鸟?这个问题引导着学生们去搞明白,这也叫科学研究, 是根据现实生活提出的一个科学小问题 解答了为什么,完成了具有探索性质的教学,探索的过程即是生活体验的过程, 也同时解决了学生作文有话可说的问题想象作文,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精神 科 学表明,想象力主要源于人的右脑,而右脑一般用于接受感性的信息:色彩图像 音响节奏 形体动态等等,文学正是用语言描摹这些对象的,所以,它可以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文学中的童话 科学小品 科幻动漫画等,都是想象的产物,将其引进作文教学,会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活跃思维 如:教师可选择一篇科幻小说开头,设下悬念,叫小学生凭自己的想象续写;可以选择精彩的片段读,让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等 一个有着良好儿童文学修养的教师,自会将文学融进作文教学,创造性地生发出多种作文指导方法在 21 世纪里,中国正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的教育国策之一,特别是新的语文课标的实施,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认真对待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c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