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语文学科功能提高语文素质

2024-03-08 20:39: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发挥语文学科功能提高语文素质》,欢迎阅读!
语文,学科,发挥,素质,提高


发挥语文学科功能提高语文素质

面向新世纪这个辉煌的时代,对语文素质如何规范呢?本文根据新世纪人才素质要求,简单的概括了语文素质应包括的几个方面。



标签:语文学科 语文素质

笔者认为,语文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学生既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语言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文化学水平,又能准确而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传递信息,进行思想交流。换言之,就是要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要学会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要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3要有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文明的素质。

4)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都要发展。

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任何学科都具有认知功能

认知包括知识和能力,认知功能就是获取知识和增强能力的功能。小学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学习目的主要是获得本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历史学科的认知功能,主要体现在获得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方面。而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有三方面:



1.掌握语文本身的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语文能力,获得语言能力;



2.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学习能力;

3.获得各种文化科学知识。

这三项认知功能以第一项为基本认知功能,正因为有这项基本的认知功能,所以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具有再认知特点。一个学生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才能再认知。因语文文化的载体,没有不载负着一定文化、思想、感情的语文。这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语言不仅有物质外壳——语音,而且还体现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关系。也就是说,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获得语言,还可以获得各种文化知识和思想。人在社会实践中学习都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儿童的成长也是在逐渐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掌握书面语言尤




为重要。当儿童能识字、阅读以后,不仅会丰富知识,而且会促进内部言语的发展,会提高认识能力。通过识字、阅读还要培养学生说话、作文能力,把自己要说的话,要做的事,用口头和文字表达出来,进行思想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所以说,学好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正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获得再学习的功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工具性。这种工具性表现在再认知上,因而才称之为基础工具学科语文学科学习知识、提高认识、表达思想的工具,是青少年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工具。正如叶圣陶指出的: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分内的责任。由此说明,学生掌握语文基础工具,发挥语文学科的再认知功能,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对于从事各项工作对于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意、审美功能任何学科都有教育功能,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一条客观规律,这是教学的共性



语文学科教育功能,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特点体现在表情达意和审美功能上。也就是说,语文学科教育功能不属于各科的共性,而是由语文学科的个性决定的,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为语言是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价值,所以语文有交流思想、情感的功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仅表现在再认知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上。



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情意、审美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奠定基础。

三、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任何学科都具有发展思维的功能,语文学科发展思维的功能具有突出意义,这也是由语言的性质决定的



语言是与思维相联系的,语言把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词及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才能使人类社会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是对立统一的。这里要区别思维和思想两个不同的概念。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它概括地、间接地反映客观世界;思维是一种活动过程,其活动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而思想则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内容。思想和思维是相伴活动的,语言和思想、语言和思维既是统一的,但又是有区别的。语言和思维的职能不同,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形式是词和句,语言的内容是语义,语言的规律是语法。思维是认识的工具,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内容就是思想,思维的规律是逻辑。语言体现思维,思维反映客观事物间的关系和联系,进行判断、推理、形成思想,思想又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和思维、思想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是统一的。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一方面要进行思维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语文,又




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因此,语文学科具有突出的发展思维的功能。



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听人讲话或阅读中分不清主次,抓不住要点,不会概括段意,不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不会编写读书提纲;在说话和作文中,往往语无伦次,条理不清,重复口罗嗦。这些不仅说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低,而且也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还有的学生读书时不会把文章中描写的情景、事件、事物、物理解得具体形象;在说话、作文中,语言空洞、枯燥、呆板,缺乏具体情景的描写。这除了对事物、人物、景物缺乏具体观察认识外,也说明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未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还未充分有效地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在培养语文素质中提出,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条理性、敏捷性。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充分发挥语学科的思维功能。因为语文和思维既是统一的,又是有区别的。既要防止出现只抓语言训练,不重视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要防止脱离语言专搞思维训练。要从语言训练出发,以发展思维能力为基础,使发展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V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