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谈俄语学习》,欢迎阅读!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谈俄语学习
摘要: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一门语言代表一种世界观,学习一门语言,也是学习该国的文化,了解另外一种思维方式的过程。因此,在俄语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不仅是俄语的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了解、研究俄罗斯的文化。 关键词:语言;文化;俄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8-0000-01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不仅是表达手段,更主要的是认知手段。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洪堡特就已经明确区分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和认知功能,并认为后者才是语言的本质。在他看来,语言(主要)不是供人达到相互理解目的的媒介,而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1]
从词源上来看,文化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culture”,包含拜神和耕作两层意思:意指开垦土地、栽培植物;后来扩充为表示对于人的身心、尤其是艺术和道德能力的培养;进而泛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谈俄语学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互为整体、密不可分。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母语是某种语言的人通常被成为“носитель какого-то языка”,即操某种语言者。在这里,“носитель”的意思是指载体,操某种语言的人,同时也是该语言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的形式被传播。一种语言代表一种文化。相应地,语言又受制于文化,反映文化。语言,包括其本身和使用方式都不能脱离文化以及其所依附的民族而存在发展。学习语言不仅要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等,更要了解该种语言载体的思维方式和该国的文化。 三、俄语学习
在前些年的中国乃至现今,常常有父母教育学习成绩不好的子女,说文科理科都学不好,就只能去学外语。外语是一门综合学科,学外语,不仅仅是学一门语言那么简单,还要学习他国的文化。真正掌握好一门外语就必须理解语言的深层基础---文化,要弄清楚该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其社会制度、历史沿革、信仰、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学习俄语也是同样的道理。中俄两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如果光凭学会几个俄语单词,会念几篇俄语文章,会说几句俄语就认为是掌握了俄语,这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允许的。在学习俄语(包括其它外语)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句话里每个单词都认识,却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比如Лебединая песня(作家、艺术家等的最后杰作,绝
笔),在古代俄罗斯有一种传说,天鹅临死之前会引吭高歌。天鹅是美丽的动物,传说,它死是因为分离,而且据研究,天鹅死之前的叫声很有旋律,就像歌唱一样。所以,这个短语常常用来表示作家、艺术家等的最后杰作或绝笔。 俄罗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俄语中有很多的历史典故,如Надо уходить, здесь будет Ходынка(应当离开这儿,这儿将会发生混乱)。不知道Ходынка这个词的出处,就无法正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了解俄罗斯的历史,则知道Ходынка指的是1896年,尼古拉二世加冕,霍登场(ходынское поле)
发生人群踩踏致死事件。Ходынка用来形容场面混乱而危险的地方。[1]
语言是一扇窗,通过它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了解另一种文化。学习一门语言,也是学习了解另一种文化的过程。文化充实了语言,赋予了语言内涵。比如,сорока(喜鹊),在俄语中是饶舌者的象征,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的象征,“喜鹊喳喳叫,贵客要来到”,用来比喻“幸福”等等。如果了解俄罗斯文化,就会清楚原来在俄罗斯喜鹊是指话多,饶舌的人,这样的人常常是不受欢迎的。再说白色,在俄罗斯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在婚礼上新娘通常佩白花,穿白礼服,戴白手套,穿白鞋。遇上盛大的节日,俄罗斯的中小学生的头上经常扎的是大白花,而在汉文化中白花白帽一般限于葬礼场合,尤其是白花,不能随便乱戴,如果戴白花,则表明家里有人去世了。
语言决定了语言承载的这个文化的特点、构成,反过来,文化也决定了它们语言的特点,比如说某些说法、固定搭配、俗语等等。Спустя рукова(马马虎虎、粗枝大叶),指的是干活不认真。要理解这一隐义就必须了解俄罗斯的民族服饰。俄罗斯人从前穿的衣服袖子很长,干活时需把袖子卷起,如果放下袖子则以为不卖力,所以这个短语的意思表示的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的意思。
学习俄语不能只停留在词汇的掌握和使用方面。不掌握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是不能真正学好俄语的。“文化”一词还包含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等,其中包含着许多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语言使用规则,如如何称呼对方,如何问候对方,如何介绍客人,见面时的礼节,如何送礼和收礼等,这就涉及到了言语礼节。这些差异不是语法和词汇问题,而是社会文化的问题,只掌握了基本的交流用语,不去深入学习俄罗斯文化,就无法达到更高的层次,无法与别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深层次交流所需要的文化背景知识。俄罗斯人见面一般会亲对方脸颊三次,有贵客到来,则要献上хлеб и соль(面包和盐),以表尊敬。俄罗斯人去做客时给亲友的鲜花是单数,通常为3、5、7或9支,而祭悼亡人时则要送双数花束。因为在俄罗斯文化中,单数是吉祥数,双数是冥数。 在学习俄语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词汇,它们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词往往会附有文化感情色彩。例如,俄语中的русская печка(俄式炉子)、русская баня(俄罗斯蒸汽浴)、тройка(三套车)、матрёшка(套娃)、самовар(茶炊)、борщ(红甜菜汤)、квас(克瓦斯,一种带气的饮料)、сарафан(萨拉凡)等。
俄语里有不少词或短语都来源于宗教,如Боже мой(我的天哪)! Только с богами своими и знается,意为”谁也不接待,谁也不理”。俄罗斯文学作品里也会经常出现圣经里的典故或者基督的形象。如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Блок «Двенадцать»)的最后出现了头戴白色玫瑰编成的头冠在前方指路。普希金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Сказка о рыбалке и рыбке»)中,被捕到的金鱼请求老人放了它,老人答应了,说“Бог с тобой, золотая рыбка(小事一桩)”,后来老头被老太婆逼去向金鱼索要回报的时候,金鱼说的也是这句话,它指的是同意做某事而不求回报。如果不去了解俄罗斯人的宗教信仰,就很难理解此类文学作品。 四、结语
一种语言代表一种世界观。语言的差异不是简单的声音与符号的差异,应是朴素的世界观的差异[1]。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的正确和得体的使用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在社会交往中,语言得体性比语法正确性更加重要。外国人不会笑话他国人讲外语时的语法错误,但如果用词不当、唐突,就会引起误解甚至民族矛盾。想要学好俄语,就必须深入透彻地理解它所负载的文化信息,
这不仅仅指的是对其文化事实或要素(图腾、禁忌、巫术、圣物、习俗)进行了解,更重要的是研究该文化的内在性、民族精神。掌握的不仅仅是俄语这门语言,要通过语言的学习,了解其文化的内涵,习惯操俄语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国华 王铭玉 《语言文化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润清 《再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朗文当代英语大词典说起〉》[J],网站www.pep.com.cn人民教育出版社.
[3]梅玲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谈外语教学》[J],《今日科苑》,2009第七期.
[4]吴有富 《外语与文化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郑江婷,女,新疆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S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