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技术方法探讨

2023-05-10 21:09: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技术方法探讨》,欢迎阅读!
机械设备,探讨,保养,维修,方法


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技术方法探讨

【摘 要】: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工程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广泛。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极大提高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设备的日常的维修、保养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从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设备的使用、保养及维修阶段占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且是设备真正发挥和体现其使用价值的保障阶段。本文就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保养

引言

随着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设备的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设备的控制也就趋向电脑化和智能化。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来说,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设备维修工程需要各类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协作解决技术问题。而保养则是实现设备更多利用价值的一项必须工作保养不当是造成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建立完善的保养制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防止误保、漏保将是设备机械维修管理中的重中之中,也是必须强制执行的工作

一、设备机械维修的概念

1、维修的定义

设备维修是指通过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使设备保持或恢复其技术性能。为了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在没出什么大问题的时候还需要必要的维护,包括检查调校、润滑涂油、清洗擦拭等。而当设备出现问题之后就需要进行修理来恢复设备的功能了,包括故障诊断、故障测试、故障排除、全面翻修以及故障安全测试等。

2、设备的运行状态分析

设备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处于使用中的运行状态。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作用会使机械产生磨损、疲劳和腐蚀等。因此需要不断的修理,直至报废。设备的价值是指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将设备原有的价值和维持费,通过提取折旧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因而让设备的净值不断下降。

二、设备维修保养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大多数的企业中虽然有机械方面制度但是没有专人去负责和落实,也就导致制度成了一纸空话,也让机械备的完好率降低。很重要的一点是,施工企业在设备使用方面根本就不明白和不重视保养的重要性,相关的操作人员也仅仅只是注重设备的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合理正确的处理。因此,企业的机械维修保养的制度根本无法落实到每一个机械相关的人员。此外,由于许多的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大多都只是应付差事,这更严重导致设备故障问题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不少施工单位总认为修理单位是专门管理机械运行状况好坏,抱着只要修理单位负责就行了的态度。当出现问题时,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又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能不能及时合理有效的把问题解决。这不仅影响到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也增加了对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和价值的损害。

2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工程项目大多比较分散,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和人员的调动就很频繁。管理部门盲目地将其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或精






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这让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严重脱节,致使整个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可能会造成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乱,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

3、没有建立合理化维修队伍。

由于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性能的提高,需要不断地培训新的技术和人员。就目前施工企业的现状,绝大部分对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投入不够。当设备出现问题时,一般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维修,甚至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培养高素质的维修人员是提高现场设备维修管理的必要条件。

4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有的施工企业一味的赶工期、抢进度,聘用短期人员,不注重作业方法和施工条件,使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中。此外有些操作人员对施工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缺乏专业的知识,并且保养意识薄弱,也会导致设备意外损坏,施工质量进度出现问题。这些原因均会导致设备使用时严重受损,甚至出现故障。会花费企业高额费用与较大的精力进行整修,这常常会贻误施工工期。

三、工程机械的维护与保养措施

1、维修方面 1、建立和完善维修管理制度

制定合理的维修技管理制度是做好维修管理的基础工作维修管理制度是在一定的维修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制定出来的一套规定。实施合理的维修制度有利于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及早做好修前准备,适当地进行维修工作,缩短维修停歇时间,满足工艺需要,提高设备技术状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加强维修人才的培养

加强培养能准确判断故障,并可以及时排除故障的高素质人才。在培训时,不仅要讲述新的、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方法,还要普及安全常识,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并且积极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地学习和采取先进的维修技术。恩威并施,有奖有罚,加快人员学习的速度,跟上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可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3、加强对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

实行有效的监督制。在维修过程中,设专人严格按规程和标准对维修过程进行全程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需要修理换的主要部件,要及时检查测量核实,作详细的记录笔记,整理收集好。对非正常使用而损坏的部件要分析其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做出整改预防方案,把隐患消除掉。这样加强监督管理可以让单位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非自然规律发生的部件损坏事件发生,同时减少设备损坏带来的损失。

2、保养方面 1、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强制保养就是指按照机械保养的硬性规定,按时进行保养的工作,不能因为施工紧张的问题,而忽略机械的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如忽视机械技术保养,只顾眼,直到机械设备不能运转时才停用,则必然会导致设备的早期磨损、寿命缩短,各种材料消耗增加,甚至会危及安全生产不按照规定保养设备,粗野的使用、昧的管理,这与现代化企业的科学管理是背道而驰的。 2、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






加强机械保养,确保设备工作状况的良好。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及时科学的进行保养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在设备维修工作尽量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另外, 生产厂家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多多与设备的生产厂家进行沟通和联系,确保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后,可以及时进行有关的维修和管理,以防耽误工期。

3、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

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保养方面的制度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落实。“预防为主,养修并重”为方针,严格执行保养方面的有关制度。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 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对保养工作的周期性工作做统一的人员安排和技术方面的划分。同时,按保养规程,各级保养各级负责,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进行。只有把设备的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益。

四、结束语

工程机械在施工企业总资产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固定费用,设备的使用寿命与完好率深深的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工程机械设备的完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只有优良的施工机械才能在现代化施工生产发挥更大的效益,从而确保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马崇国. 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之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8) 2】王守浪.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的探讨[J科技风,2010(3) 3】姚国成. 降低工程机械使用成本的管理思路及措施[J]. 工程机械, 2007,(11) 4孔志伟.浅谈筑路机械的使用维修与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16) 5. [J]. (), 2010,(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L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