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研究恐怖主义的视角综述》,欢迎阅读!
研究恐怖主义的视角综述
[摘 要]对于恐怖主义的研究既有政治学视角,也有军事学视角,同时还有经济学视角。文章从恐怖主义的研究视角,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整理。
[关键词]恐怖主义;研究视角;综述
文章从恐怖主义的三个视角,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一较为全面的概括和评述,这将为恐怖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化提供借鉴与启发。
一、政治学角度
西方学者从政治学角度对恐怖主义的研究分为以下两种:
(1)“多重原因方式”(MulticausalApproach)。这种分析把社会结构分析与个人心理分析结合在一起,旨在全方位地把握恐怖主义的形成原因与根除方式。
(2)心理学方法。用这种方法分析恐怖主义是比较普遍的,如:本能论、人格论等,均着眼于研究恐怖分子的信仰、态度、动机和生活情况等。
国内从政治学角度对恐怖主义的研究可分为以下两种:
(1)从文化、哲学和社会学角度的研究。认为恐怖主义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的一个必然产物。如,李智慧在她的《反恐学》一书中指出,当代恐怖主义,归根结底是国际国内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种族等诸矛盾畸形化和极端化的产物,是地区剧烈动荡的“怪胎”。
(2)从国际关系角度的研究。这种分析视角往往与国家的主流观点联系起来。把官方的态度作为自己观点的依据,这与国际关系学科的实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学术性可能会降低。
二、经济学角度
从经济学视角对恐怖主义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博弈分析与实证分析。
一是博弈分析。1983年,Sandler,Tsehirhart和Cauley首次运用博弈论研究恐怖主义,通过使用理性参与者模型分析政府与恐怖分子之间的谈判过程。模型虽然似乎有些简单,但是它首次清楚地描述了一方的行动会依赖于另一方的行动。
自Sandler、Tschirhart和Cauley以来,反恐的博弈理论研究大多从信息对称的角度来考虑,这种研究限制了经济学视角下恐怖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Idpan和Sandier于1993年发表的《恐怖主义与信号》一文第一次把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引入到博弈的框架中。文中作者首次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知识分析了恐怖主义,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从而引导了该理论的另一个基本研究方向。
国内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论分析恐怖主义及反恐怖主义问题的文章不多。皮建才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审视恐怖主义问题,认为新的制度安排可能会比反恐战争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库桂生、沈志华主编的《国防经济学》第三代教材。其中第13章分析了恐怖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归纳了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恐怖与反恐怖之间的博弈分析。
二是实证分析。Landes(1978)首次对恐怖事件进行实证分析,作者通过建立的模型,运用美国联邦调查局关于1961~1976年劫机事件飞行控制数据,做了两个回归分析。
Cauley与Ln(1988)和Enders、Sander与Cauley(1990)采用了计量经济学预测技术。也就是人们所了解的中断时间序列分析,鉴定安装金属探仪的影响。但是,文中所用的中断时间序列分析并不能解决当不清楚变量是否是外生或者内生的情况。
Enders与Sandler(1991)首次提出使用向量自回归(VAR)分析方法考察1970~1988年期间西班牙恐怖活动对旅游的影响,检验旅游者与恐怖分子之间的互动以及恐怖分子对旅游业的互动。此方法能够解决内生和外生变量不清楚的情况,而且可以区分各种不同恐怖攻击之间的关系。
为了确定时间序列之间的相互关系,Enders与Sandier(1993)引用把中断时间序列分析并人向量自回归分析方法,通过此方法可以检测各种恐怖攻击方式的政策影响,文中评估了一个模型,在模型中区别开了未使用工具的威胁和欺诈以及使用工具的事件。
三、军事学角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Kh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