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2023-03-29 15:3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欢迎阅读!
柏林洪堡大学,德国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办学理念

柏林洪堡大学的前身是柏林大学,二战结束后改名为洪堡大学。洪堡大学是德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成立于1810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由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创办。洪堡大学是依据创校者洪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所创立的新学校,他希望洪堡大学能成为“现代大学之母”(Mutter aller modernen Universitaeten)。根据洪堡的理念,现代的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和”(Universitas litterarum)教学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的目的,而非务实的人才培育。在此之前,不论欧洲或美国的大学,都还是沿袭修道院教育的传统,以培养教师、公职人员或贵族为主,较不重视研究。此后洪堡的理念传递至欧、美各地,也成为许多大学仿效的对象。洪堡大学采取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为全

校师生员工服务,如学生助学金制度、午餐补贴、已婚学生补贴、住宿补贴等。

“两个柏林大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柏林只有一个“柏林大学”,而大学师生也很骄傲地以拉丁文

“柏林大学”(Alma mater berolinensis)自称。

1948年苏联占领东柏林后,原先柏林大学的部分师生为了追求学术自由而出走,在西方阵营的支持下又在西柏林成立了柏林自由大学,或多或少也取代了原柏林大学的地位,而原先名为腓特烈·威廉大学的柏林大学则于1949年改名为目前的柏林洪堡大学,以纪念

大学的创始人、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兄弟。

两德统一十多年后,由于政府预算吃紧,两所“柏林大学”逐渐开始合作,两所学校的

医学院就于2003年合并成柏林夏丽忒大学医学(Charit - Universitaetsmedizin

Berlin)

洪堡大学一直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合作。1959年加入国际大学协会后立即与原苏联“洛蒙诺索夫”莫斯科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随后又先后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大学、波兰的华沙大学、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古巴的哈瓦那大学、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埃及的开罗大学、日本的法政大学、西班牙的马德里孔普卢滕塞大学、美


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50多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1981年,中国的北京大学和

洪堡大学互派专家,1982年,我国又选派3名进修生到洪堡大学深造。

柏林大学成立时有四个传统系科:法律系,医学系,哲学系和神学系。第一个学期有256名学生上课。2007年夏季学期在该校注册的学生共有35673,其中外国学生占15.8%

共有11个学院,168个专业。

大学名人

曾任职于该校的著名教授有: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法学家卡尔弗里德内西·凡撒非尼亚,

训古学家奥古斯特·波克等当时在欧洲都非常著名的学者。

二十世纪柏林大学科研成果特别显赫,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就出自洪堡大学即当时的柏林大学,即1901年荷兰人雅可比·亨里修斯·凡霍夫教授因研究化学动力学定律

而获得诺贝尔奖。此后,该大学共出了二十七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马克思(Karl Marx)曾于1836-1841年在洪堡大学攻读法律专业。

恩格斯(Fiedrch Engels)也曾于1841-1842年利用在步兵炮团服兵役的业余时间去洪堡

大学旁听。

柏林洪堡大学也吸引了不少中国留学生,中央大学老校长罗家伦、美学家宗白华、书画家溥心畬、哲学家陈康、物理学家王淦昌、气象学家吕炯、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兽医学盛彤笙、历史学家陈寅恪、傅斯年、韩儒林以及马君武、顾孟余、朱家骅、谷正纲、关吉玉、章伯钧、张君劢及俞大维等人曾在此就读。周恩来曾于19222月由法国迁居德国柏林在

洪堡大学勤工俭学。

新学制

洪堡大学从2000年开始,配合德国政府的政策,开始设立拥有学士学位(Bachelor)硕士(Master)学位的英美制的学系,例如统计学学士、统计学硕士、跨大西洋区域研究硕士、高分子(Polymer)硕士等科系。对中国学生来说,条件是必须在中国本科毕业。中国本科毕业生到德国来学习三到四个学期,即可取得德国的硕士学位。入学只需满足学历条件,不需

参加入学考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J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