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实行书院制对大学生的发展意义》,欢迎阅读!
![对大,书院,实行,意义,发展](/static/wddqxz/img/rand/big_96.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行书院制对大学生的发展意义
作者:朱南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36期
摘 要 书院教育以文化活动和文化平台为载体,拓宽师生间的沟通渠道,落实现代教育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对我国古代书院及其发展情况作了分析,并阐述了现代大学书院制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就实现书院制对大学生的发展的意义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书院 高校 大学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书院是我国自唐代以来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伴随我国古代各朝代的发展以及各种思想潮流发展,体现着古人智慧的来源,同时也是智慧的结晶。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里,它对我国古代的教育发展和学术发展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我们现代大学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书院及其发展概况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书院制度的出现,使我国教育事业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产生了高等学校性质的私立学校教育制度。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
书院在推进世界文明向前发展方面作出了贡献。书院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影响深远,还走出国门,对中外文化交流、世界文明化进程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书院在明朝时就已开始移植国外,首先是在朝鲜半岛推广,尔后走向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进而在西方如意大利、美国等一些国家建立,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教育组织。 2现代大学书院制管理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代大学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实行的书院制,实为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国外书院制,在当代大学中实施的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体制。 书院以学生宿舍区为学生文化教育的载体,旨在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文化育人环境,营造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文化教育氛围,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形式教育,配合完全学分制,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形成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的培养模式,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广泛交往,促进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书院教育主要关注做人,开展通识教育、学生素质拓展、就业辅导、心理辅导等活动,主要以文化建设和非课程的形式来进行,以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和学会合作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书院制的本质上是一种大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书院的职责大致可以定位为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所有事情。 3实行书院制对大学生的发展意义
3.1增强同学情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随着高等教育渐趋普及,当今的大学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不利师生接触,也容易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疏离。书院这种小而紧密的群体有利于维持师生和同学间亲密的关系,促进沟通,并培养归属感。不少学生和教师都认为,书院制让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混杂居住生活,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住在一起,可以接触到更多信息,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帮助。在住宿式书院里,学生通过朝夕相处,建立深厚的情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也会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难得的经验和珍贵的财富。 3.2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大学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书院为学生将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集中在书院居住、生活和管理,让学生们从生活中体会文化差异、感悟包容、平等这些现代理念对思想交流、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书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凝聚学生的归属感,增强了学生间的交往,有利于形成集体合作的氛围,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之道,促使其学习自律管理、自主行动、自我成长,对学生的性格养成、学术兴趣、价值取向等会产生积极影响。书院制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整体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气质。 3.3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书院是学生实践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强历练的生活社区,是传承和弘扬交通大学学生“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校园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平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书院承担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通识教育、学业辅导、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书院环境与文化建设等职责,侧重于基于坚实学业基础之上的与学生全面发展相一致的思想引领、行为养成、人格塑造和实践锻炼,系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道德伦理、职业谋划、人际交往、组织领导和社会环境适应等能力,培养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领袖人才。 参考文献
[1] 章柳泉.中国书院史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 邓存瑞.略论中国古代书院及其教学[J].武陵学刊,1996(4).
[3] 杜丽娟.我国高校实施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原因与现状[J].教育与职业,201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G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