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旗下讲话稿之国旗下讲话稿:早起 耐烦 有恒》,欢迎阅读!

国旗下讲话稿之国旗下讲话稿:早起
耐烦 有恒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早起 耐烦 有恒》。前段时间看了一篇介绍有关曾国藩的文章,感触颇多。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之最后一人,中国近代之第一人。”,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为何被那么多人所推崇?因为他用实践证明了: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如果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也可以成为超凡脱俗的圣贤豪雄。
据说在曾国藩13岁时的某晚,他迈进书房。点燃油灯,背起一篇三百字小文。在他进入书房前,家里来了一贼,听见有人进来,便躲在了房梁之上,想等曾国藩入睡之后再偷点东西走。哪知曾国藩背到三更还背不下来。那贼终于受不了了,飞身下梁,将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然后冲曾国藩大叫:“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曾国藩的资质就是这么平庸,以至于从小就被人讥笑为“愚蠢之辈”。连曾国藩自己都承认:“余性鲁钝。”总之,他平庸得实在可以,没一点天才范儿。可鲁钝的曾国藩就靠三个词翻了身。
第一个词是——“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他自制了一个闹铃:在床边放个铜盆,盆上用绳拴个秤砣,再把香系绳上。香尽
绳断,秤砣砸盆就会发出声响。曾国藩就翻身起床,开始点灯读书了。
第二个词是——“耐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他读书就像愚公,强调一个“耐”字,不求快不贪多,不弄明白绝不罢休。
第三个词是——“有恒”。“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他每日早起读书,从不间断。就连行军打仗时也毫不例外,“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他说:“不日进,就日退。”
李鸿章17岁考中秀才,张之洞16岁考中秀才,左宗棠14岁考中秀才,梁启超更是天资超迈,11岁即中秀才。曾国藩从16岁开始参加科考,但他屡考不中,但是他冲不放弃,考了七次才中秀才,还是倒数第二名,可见他的恒心。比较同时代名人,其愚笨一目了然。但曾国藩一旦开窍,立马一鸣惊人。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中了举人又四年,他就高中进士。而他那些早早考中秀才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曾国藩打通科举路靠的全是笨劲。因为笨拙,所以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因此不留死角。而那些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
所以曾国藩说:“拙看似慢,实则最快。”中了进士后,他便留京做了翰林。在翰林院,他做事依然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完成。进翰林院的人都是大才子,看不起俗务。所以办事通常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C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