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的前世

2023-08-31 21:38: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研学旅行的前世》,欢迎阅读!
前世,旅行
研学旅行的前世

作者:翁利丹

来源:《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2017年第0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这种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是谓游学,这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一种求学和教学的方式,可谓研学旅行的前身。 游学鼻祖:孔子周游列国

游学一词最早出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曰游学博闻。在中国,游学活动起源很早,但史学记载则始自孔子。

公元前497年,孔子率众门生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传道授业,在游历中体悟人生,并将种种体悟传递给弟子,开坛讲学。自此,游学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个传统。杏花纷飞处,那幕天席地的课堂,成为中华文化史上最富诗意的一幕。

像孔子这样舟车劳顿,在游学中论道讲学传播知识的先贤,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在少数。战国时期的权臣养士,士阶层奔走列国,游说诸侯,游学以结党盛行一时。 传统游学:求知与求仕

到了汉代,游学的职能主要是闻达知识和谋取仕途。两汉游学增盛之时,太学生多达3万余人,其游学者涉及地域之广,班固《两都赋》以四海之内加以形容。可以说,游学是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等名士大师大多有丰富的游学经历。

在科举制度的推动下,唐代士人们往往自发前往京城达官贵府穿梭游走,以结交名士为荣。李白年轻时游仙问道,漫游蜀中。为实现人生理想,他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学给了他创作灵感。漫游途中,李白认识孟浩然、杜甫、高适等。

在宋朝,书院游学活动相当盛行。一些书院在名师硕儒与游学之士的共同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往往成为一个地方的学术、教育中心。

明朝的徐霞客,也是游学的典型代表。一生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留下了60万字的世界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近代游学:晚清兴起留学热


最早将游学引申为近代意义上的出国学习的,是清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张之洞。正是由于张之洞本人以及《劝学篇》在朝廷上下的巨大影响,游学作为出国学习交流的一种方式开始得到朝廷与世人的广泛认可。

晚清期间兴起的留日热潮是到此时为止的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这种热潮改变了千年来游学的地域局限。同时,赴美、法的学生中也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著名海军将领邓世昌等。游学活动从向内向外的转变,是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性一步,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進程。

今天我们的游学和古时相比,形式、内容大不相同,但都是为了配合书本所学,弥补其不足,而开展的以丰富知识、增长见闻、扩大视野、培养素质、增进交流以及学科实践等为目的的旅行活动。官方称之为研学旅行,国家倡导的校外教育活动!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采编部记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7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