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政治论文》,欢迎阅读!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随着春节的临近,中国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2013年春运共计40天,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将达到3550万人次,比去年增加5.2%。那么,春运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春运形成的原因
春节是中华名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庆祝着中国人最看重的家庭和亲情。一年忙到头的人,四处漂流的人,春节时都要回家。人们在鞭炮声中,在锣鼓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在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中,团聚一直被人们所期待,无论离家有多远,人们都会回家,与家人共度春节。于是,年底回家过节的大潮直接促成了春运的形成。
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落后,无法提供足够的劳动岗位,生产力的发展又造成了大量的劳动力剩余。改革开放后,政府开始鼓励自主就业,人员的流动的限制也开始松动。因此有许多人从经济不发达的家乡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造成了人力的大量流动。这些离开家去外地就业的人员在春节前后集中返乡过年,成为了春运运输的主要人群。
随着高校扩招的持续,高校中的学生数量急剧上升。他们常年在外求学,平时回家的机会并不多,而春节恰恰是一个好时机,因此,大多数高校学生会选择在春节之前回家乡与家人团聚。大量的学生选在和民工一样的时间段回家,给本来就不堪重负的铁路运输更加繁忙。
在40天左右的春运里,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2,相当于全国人民进行两次大迁移。在如此庞大规模的回乡人潮面前,任何交通运输体系都显得脆弱。而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能力,尤其是轨道运输能力有限,铁路运输工具的储备不足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客票的紧张。同时在售票方法和模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人多车少的矛盾日渐突出,是春运大潮形成的一个直接原因。
二、春运引出的问题
在运输安全方面,火车的安全系数应该是最高的,而公路运输方面,不少客运企业为了在春运挣更多的钱,往往采取多拉快跑,长时间作业的方式,这样司机往往在工作时处于疲惫状态,容易发生车祸。还有的车超额载客,形成交通隐患。
春运期间,人流密度大,各种不法分子也企图伺机捞一把,盗窃、抢劫及诈骗等犯罪行为相对平时也变多了。但总有一些旅客疏于防范,或者说根本无力防范,以致遭受侵害。
春运期间,飞机、汽车、火车票价格几乎全面上涨。特别是铁路。春运铁路、公路票价上涨对收入较低的人群影响更大,因为即使是一般情况下的票价,他们也难以承担。而年复一年的春节无法回家,可能会形成一些其他的社会问题。
黄牛党一般通过特殊方式,一次取得大量车票,并囤积居奇,加价销售,加剧了春运的供求矛盾。也有伪造车票销售的不法人员,他们通过涂改过期车票,自制车票等方式制假贩假。实名制购票的实施虽然对黄牛党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并没有完全杜绝。而且,实名制的推行也带来效率降低,购票麻烦等一系列问题。
三、春运解决的方法
1.提高国内诸多交通手段的总运力。建议国家努力增加对铁路的大力建设,对已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对铁路资源的有效管理。
2.增加提前购票的时间。加大对车辆的管理力度,订票时间提前10天甚至一个月,缓解购票方面,减少旅客的等候时间。
3.重视对水运的开发和提高。春运忙,主要忙在火车和汽车上,而轮渡相对比较宽松,应该发挥水运运载量大的优势,鼓励一部分人走水路。
4.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推广一些地方和企业接送打工者的做法。
5.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春运潮主要是打工者流动造成,如果加强落后地区的招商引资,使部分劳动者在家乡就业,春运期间往返人数自然要少很多。
总结
春运与其说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如说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因此,只有用发展的方法才能彻底解决。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政策的逐步实施,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得到切实的改变,大量人员的大范围流动必将会有所减少,春运将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3U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