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师叔社会医学理论观点》,欢迎阅读!

师叔社会医学理论观点
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
(1)卫生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直接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因此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的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卫生事业发展超越了社会的发展,不仅卫生事业本身不可能可持续发展,还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众多负面效应。同样,如果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人民的健康得不到保证,不仅影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且会因疾病的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的协调发展。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
(1)社会经济是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基本条件,是维护与促进人群健康的根本保证。
(2)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世界卫生组织将“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卫生事业,卫生事业也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在实践中认识到的一个基本真理。
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
(1)在整体医学观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同时有生理和心理活动,不仅具有自然性,同时具有社会性。 (3)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健康是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组合)。
(4)积极的健康观已不满足于疾病的防治,而是积极要求提高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祛病延年,要求建立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氛围,保
持心理平衡,活得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
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
(1)高危性分析是以高危险性观点来找出卫生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采取重点防治措施,改善人群的健康水平。
(2)高危险性主要包括高危人群、高危环境和高危因素。
a、高危人群是指容易受疾病侵扰的人群,包括处于高危险环境的人群、对环境有高危反应的人群,以及有高危行为的人群。
b、高危因素是指对健康构成威胁的因素。
c、高危环境包括存在危险因素的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 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物医学技术的突破,人类的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明显的改变,主要死亡原因已由过去的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及营养缺乏等疾病,逐步转移到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事故。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发生发展与社会经济、生活条件、行为生活方式及环境中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3)不能单纯依赖生物治疗,更多地依靠社会措施,特别要通过社会卫生调查找出存在的卫生问题,分析其社会病因,针对这些致病因素,采取社会预防措施,降低和排除各种健康危险因素,同时制订增进健康的社会保健“处方”,以达到个体和群体的身心平衡,并与社会协调一致,这样才能获得健康。
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1)疾病和健康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关心人群健康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2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