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案-筷子文化

2023-04-27 15:36: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文化教案-筷子文化》,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筷子,教案,文化
传统文化教案:



筷子的文化

教学目标:1.了解筷子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2.了解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3.锻炼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熏陶。 重点难点:1. 了解筷子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2. 锻炼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一.导入:当西方“四大发明”载人飞船、原子弹、克隆术、网络业风行于世时,史称拥有东方“四大发明”的那个国度没寂了。这是由于率先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的先贤没能给炎黄子孙带来永久的殊荣。曾几何时,西方的造纸与印刷术反超中国,指南针令尔等发现了新大陆和诸多殖民地,火药与洋枪洋炮最终轰开了自家的门户。非但如此,中国四小发明陶瓷、纺车、景泰蓝、地动仪,与四件国粹丝绸、茶叶、中药、京剧也每况愈下,难怪不少国人作忧天状,嗟叹中国有几多当代发明就有几多遗憾。难道没有一件中国古代大发明可以振奋当代同胞的自豪与自尊?

(或谜语导入:兄弟两人一般高,出入厨房总成双;

酸甜苦辣千般味,总是由它先来尝。

二.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只是需要我们用一双发现与探索的研究去解密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筷子。

1)筷子的功用:挑、拨、夹、拌、扒等功能。

2)筷子的由来:筷子,源于中国。远古时代,人们吃食物是用手抓,但在有了火,有了烹饪后,吃烫热的食物时,就用木棍来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取食物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大约到了原始社会期,就有了用树枝、竹片或动物骨骼制成的筷子了。

相关传说:A.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成灾,舜命禹去治理水患。大禹受命后,发誓要为民清除洪水之患,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连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有一次,大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在水中煮沸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抓食。大禹不愿等肉锅冷却而白白浪费时间,他要赶在洪峰前面而治水,所以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出,吃了起来。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这样可省出时间来制服洪水。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用细棍夹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子的雏形。

B. 商纣是个喜怒无常的暴君,对饭菜十分苛刻,很多厨师成了他的刀下亡魂。宠妃妲已也知道他难以侍奉,所以每次摆酒设宴,她都要事先尝一尝。有一次,妲已尝到有几碗佳肴太烫,调换己来不及了,因为纣王已来到餐桌前。妲已为讨得纣王的欢心,急中生智,忙取下头上长长玉簪将莱夹起来,吹了又吹,等菜凉了一些再送入纣王口中。纣王是荒淫无耻之徒,他认为由妲已夹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于是天天要妲已如此。妲即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长玉簪夹菜,这就是玉筷的雏形。以后这种夹菜的方式传到了民间,便产生了筷子。


名称由来199510月,青海西宁市西的宗日遗址14号灰坑出土的骨叉就是原始社会筷子《礼记·典礼上》有饭黍以筋羹之菜者用挟之说;这是筷子最早的文字记载。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纪的商纣之前,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筷子,在先秦时叫 秦汉时叫隋唐时叫宋代叫那么,为啥叫筷子?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述,因同音,古人十分忌讳,舟行讳住即为停止之意,乃不祥之语,便反其意而称之为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字头上添个字头,这就成了现在的字了。

3)筷子的文化密码:

A.禁忌:忌指筷,持筷指人说话或仙人指路——握筷时食指伸出。 忌敲筷,以筷击碗或桌子,其实这是一种乞讨的行为。 忌舔筷;将筷子放入口中吮吸或舔。

忌供筷,把筷子竖直插入碗中,是上供或给死囚犯临刑时用的。

B.祝福: 送新人:“筷子筷子,快生贵子。(谐音文化 “成双成对,永不分离。 送老人:“快乐永久,福寿无疆。 送孩子:“快长快长,快乐成长。 三.讨论:

你认为筷子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的第一大发明吗? (或:绝大多数筷子为什么只有二十公分长?

祖先为什么把筷子设计成方首圆尾?)



四.板书设计

实用功能:挑、拨、夹、拌、扒等功能。



相关传说 筷子 传说由来:

名称由来

禁忌 文化密码:

祝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yp4.html

相关推荐